生态文化建和谐威海 诚信服务显人文关怀

2013年06月21日 17:08作者:姜洋来源:大众网

美丽的底蕴是幸福,而有一种幸福叫“住在威海”。作为山东首个省级生态市,威海呈现给“聚焦美丽山东——第九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东线采访团记者的,除了“蓝天、碧水、宁静、绿色”的生态底色,“转调创”科技新引擎,还有美丽家园中宜居宜人的人文关怀——整合城市资源的“12349”服务平台,让市民一键尽享智能生活。

俚岛镇大庄许家村 大众网记者 杨春卫 摄

山海湾滩岛俱全的大乳山滨海旅游度假区 大众网记者 杨春卫 摄

威海成山头 杨春卫 摄

  大众网威海621日讯(记者 姜洋)美丽的底蕴是幸福,而有一种幸福叫“住在威海”。作为山东首个省级生态市,威海呈现给“聚焦美丽山东——第九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东线采访团记者的,除了“蓝天、碧水、宁静、绿色”的生态底色,“转调创”科技新引擎,还有美丽家园中宜居宜人的人文关怀——整合城市资源的“12349”服务平台,让市民一键尽享智能生活。

  “蓝天碧水宁静绿色”铺设生态底色

  走进威海,茂盛的植物、清澈的海水、湛蓝的天空随处可见。优美的景色让采访团记者们不禁拿起相机,一路走一路拍。“威海的生态环境很好,城市规划也不错,是个美丽的城市。”在环翠楼俯瞰威海城市风貌时,凯迪社区编辑张弛赞叹地说到。

  上个月,威海顺利通过省级生态市验收,成为全省首个通过验收的地级市。此前,威海所辖的荣成、文登、乳山相继成为全省仅有的3个国家级生态市()

  在国家环保部发布的以PM2.5为主要污染物的空气质量评价报告中,2012年威海只有1天没有达到优良等级,是北方最好的城市。威海人始终享受着畅快呼吸的幸福。这种幸福更需要以环境和物质做基础。威海常住人口280万,人均GDP超过1.4万美元,所辖三个县级市都是全国百强县。正是因为地域相对较小、经济相对发达、区域发展相对平衡,对威海来讲,城乡一体化就是市域一体化,新型城镇化就是新型城市化。在去年省发改委、统计局联合下发的全省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报告中,威海位列全省17地市首位,30项指标指数威海有20项跻身全省前五名。

  为了推进生态市建设,打造最佳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威海相继实施了“蓝天、碧水、宁静、绿色”四大生态环境工程,从建筑扬尘和汽车尾气污染防治、城市燃料结构调整入手,空气质量优良率始终保持全省第一。碧水工程投资3.25亿元,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1.5万吨;治理噪音污染上,整个市区范围都被设定为机动车禁鸣区,建筑施工单位全部签订噪声污染防治承诺书。

  结合城区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威海完成51个城中村和十几个区域绿化改造工程,通过建设城市森林公园,覆盖全市的生态绿化系统已经成型,人在城中,城在绿中,回归自然的人居环境,为市民提供了充满绿色的生态休闲空间。

  “请进来走出去”成就“转调创”新引擎

  威海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域,注定了这个城市的发展不能依靠传统经济模式。为此,威海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巧借外脑、给力发展,产学研合作正成为助推发展的新引擎。如今,全市已与中科院、哈工大等14所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战略联盟关系,创建了9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其中省级示范联盟7个。全市拥有山东省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各类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80家。

  在“请进来”的同时,威海还主动“走出去”,寻找产学研合作良机。目前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13家,省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37家。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014亿元,同比增长18.8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51%。全市具有市级以上技术中心的企业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比重普遍达到3%以上。

  为民服务智能平台尽显人文关怀

  城市生活资源只有系统整合,才能让居民享受便捷。在威海,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医疗急救,都可以通过一个名为“12349”的呼叫平台加以实现。

  “12349”是一个为民服务的呼叫平台,整合了公共服务、公益服务以及与居民生活相关的社会服务资源,向全市居民提供家政、养老、医疗、政务咨询等社会服务项目,其中老年人紧急救助、居家养老服务以及弱势群体帮扶等服务内容,更是补齐了以往社区管理与服务中的“短板”。

  不仅如此,环翠区政府按照“重点保障、适度普惠”的原则,设立专项补助资金,计划每年投入360万元,为户籍和居住地均在环翠区且申请救助终端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每户每月给予10元话费补贴,并为贫困空巢老年人等提供政府买单的每周57小时上门服务。这种普惠型补贴方式在全国尚属首例,受益的老人和弱势群体将达到8万人。

  在威海,搭建像“12349”这样为民服务的平台,让老百姓长期得实惠,终生享便利,正成为一个指导方向。以为民为宗旨,以常态化为路径,以市民满意为目标,正成为威海一项“永不竣工”的惠民工程。

  小城镇建设植入健康养生

  上午去海边散散步,下午在老年公寓娱乐室消遣。买些新鲜的鱼虾回家解解馋,累了还可以去小汤温泉泡个澡,解解乏……这是来乳山养老的一名普通退休老人的生活写照。

  以养生为主题,打造养生文化品牌。乳山依托“中国长寿之乡”的品牌优势,在大乳山滨海旅游度假区、福如东海文化园、天润温泉度假村等一批旅游景区内规划建设养生康体主题区,打造休闲养生、宗教养生、温泉养生等品牌。依托母爱文化、福地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等传统文化资源群,融入养生产业因素,聚力打造养生文化产业链条。

  而在荣成俚岛镇大庄许家,则启动实施了民俗生态型、土地集约型旧村改造工程。先后投资700万元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和文明建设阵地建设,建设一体化社区服务中心,配套建设1000平方米幼儿园和2000平米老年活动中心,居民不用出村就能享受到各种服务。

  “俺现在上班去企业、看病进社区医院、买菜进超市,走硬化路、喝自来水、烧天然气、看‘数字机顶盒’,镇上还建起供热站,像我们这样的普通民房都能集中供热,土暖气‘下了岗’,你说我是农民还是市民?”在荣成市俚岛镇大庄许家村村民如是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沈广安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