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建设民生为重 生态菏泽润泽“花城”

2013年06月20日 12:32作者:赫洋 郭豪 吕斌 见习记者 于潇潇来源:大众网

19日上午—20日中午,“聚焦美丽山东——第九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西线采访团在菏泽市进行了采访。在采访中,随团记者们先后考察采访了巨野农民书画院、巨野生态产业园、尧舜牡丹产业园、东明县玉皇新村、菏泽市博物馆等处,亲身见证了菏泽别具一格的生态魅力、传统文化和蓬勃发展的产业传奇。

  大众网菏泽6月20日讯(记者 赫洋 郭豪 吕斌 见习记者 于潇潇)19日上午—20日中午,“聚焦美丽山东——第九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西线采访团在菏泽市进行了采访。在采访中,随团记者们先后考察采访了巨野农民书画院、巨野生态产业园、尧舜牡丹产业园、东明县玉皇新村、菏泽市博物馆等处,亲身见证了菏泽别具一格的生态魅力、传统文化和蓬勃发展的产业传奇。

  看旅游:

  花城水邑林海,平原森林城市凸显生态魅力

  提起菏泽,人们首先想到牡丹。菏泽是著名的中国牡丹城,享有书画之乡、戏曲之乡、武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的美誉,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居全国地级市第三位,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菏泽是一座充满魅力的生态宜居城市!”据菏泽市市长孙爱军介绍,菏泽现在已初步形成以“花城、水邑、林海”为特色的平原森林城市。同时,菏泽水系发达,古有“四泽十水”,现有“五湖六河”正在开发,市区水域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16%,“湖河相连、城水相依、城河湖一体”的水邑特色日益凸显。

  同时,菏泽是刚刚命名的中国牡丹之都和国家牡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牡丹栽培面积达10万多亩,分9大色系、1000多个品种。在牡丹的盛花期,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争相一睹万朵牡丹齐放的胜景。

  此外,菏泽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3%,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3.6%,创全国平原地区之首。赵王河景观带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菏泽大剧院也被评为“十大齐鲁文化新地标”。

  据菏泽市旅游局局长邓露介绍,菏泽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目前围绕这些丰富的特色旅游资源,推出了菏泽“二日游”产品,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后,菏泽市将按照打造建成国内著名旅游城市的目标,加快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尽快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将菏泽打造成为区域旅游节点城市和四省交界地区的重要游客集散地。

  看环保:

  臭水沟变成景观河,治污舍得花钱润泽民生

  张国庆是菏泽市一名摄影爱好者,每天只要一有空,他就来到城区的赵王河边用镜头记录这里的点滴变化。3年前的那条赵王河他依然记忆犹新,当时的赵王河也就是二三米宽的臭水沟,现在河面已经有20多米了,而且水也变得很清澈了。

  沟变河,水变清。这背后是菏泽市近十亿元的投入,拓宽河道,清挖淤泥,绿化、亮化,引入黄河水,3年时间一条六公里长的清水廊道全线贯通,以前避而远之的市民们又开始亲近身边的这条河。环境好了,商机也多了,现在赵王河畔,休闲旅游项目依次铺开,一条清水走廊正形成一个文化旅游长带。

  虽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但菏泽始终把水污染防治工作放在战略位置,在环保投入上舍得花本钱,舍得投资金;在新上投资项目时,优先考虑环境影响;在增加公共财政支出时,优先增加环保开支;在建设公共设施时,优先安排环保设施。

  据菏泽市环保局副局长刘建平介绍,在今年国家进行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中,代表山东参加考核的菏泽拿回了第一!2011年以来,菏泽筹划建设了16大类、434个环保治污项目,完成投资30.48亿元。在污染治理、循环利用、生态修复与保护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措施。

  看城建:

  350亿实施项目985项,城镇化建设民生为重

  2012年底,菏泽从全国100多个申报城市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并获得了最高额的补助资金7000万元。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的入选,是菏泽市政府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结出的又一硕果,也使菏泽又多了一张新的城市名片。

  据菏泽市城乡建设局局长王乃光介绍,近年来,菏泽市按照“城乡一体、双轮驱动、市区先行、城镇联动、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实现了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2012年全市城镇人口达到352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40%,年均增长2个百分点,城镇化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其间,菏泽市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城建投资力度,按照建精品的要求,以“四河、两湖”治理、城市路网建设、城市配套工程建设、城市功能提升、公共建筑工程、改善民生工程为重点全面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实施城建项目985项,完成投资 350亿元。

  此外,菏泽市发挥城市建设的聚集功能、承载功能和产业支撑功能,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城镇化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让规划建设与人民群众意愿相结合,合理聚集与生态环保相结合,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杨凯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