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英雄感动北京市民:老百姓心里永远记着他们

2013年10月18日 13:04作者:来源:齐鲁晚报

13日早晨,北京喜隆多商场前,一束菊花静静地躺在警戒线外的空地上,菊花上贴着一张鹅黄色的小卡片,歪歪扭扭地写着上边这行字。火灾过后第二天,北京663路公交车售票员陈宁将1000元捐款放在石景山消防支队门口,扭头就走。

  原标题:“老百姓心里永远记着他们”

  17日,前来为两位山东英雄送行的市民悲伤落泪。 本报特派记者 邱志强 摄

  走过英雄遗体,悲痛的市民哭出声来。本报特派记者 邱志强 摄

  “好样的!山东人养了两个好儿子,北京人不会忘记你们!”两位山东英雄感动了异乡的人,也把世代传承的山东精神带给异乡人。
  本报特派记者 吴金彪  鞠平 10月17日 发自北京
电视播放火场画面
老人悄悄擦眼泪
  “la zhu是我对你们的心yi,山东shushu zhen yong gan。”
  13日早晨,北京喜隆多商场前,一束菊花静静地躺在警戒线外的空地上,菊花上贴着一张鹅黄色的小卡片,歪歪扭扭地写着上边这行字。
  15日,大火已过去3天。离火灾现场不远的一家饭店里,墙上的电视正在播放着两位烈士牺牲时的场景。烈火冲天,消防战士奔跑着冲进火场、嘶哑地大声呼喊队友。一位正在吃饭的老人放下手中的筷子,凝视着电视屏幕,拿起桌上的餐巾纸,悄悄拭去眼角的泪……
  石景山消防支队搭设的灵堂前,寒风中,赵女士带着5岁的儿子从20公里外赶来。她的儿子和刘洪坤的女儿同龄,她下班后买了鲜花,早早把儿子从幼儿园接出来,“就是为表达一下北京市民的一点心意”。
  八宝山公墓的追悼会现场,“好样的!山东人养了两个好儿子,北京人民不会忘记你们!”一句句话语掷地有声,在礼堂内外回荡。
每当葡萄成熟时
就想起那个“山东兵”
  为什么刘洪坤和刘洪魁让这么多北京人感动?
  70岁的张惠英对“山东兵”有特殊的感情。她和老伴住在火灾现场附近银行宿舍,因为腿脚不好,走路得拄着拐杖。去年8月她种的葡萄成熟了,却因为葡萄枝条有两层楼高,没法摘犯了愁。
  这时候她想起经常爬梯子救火的消防员,就拨打了119。过了几个小时,消防队真的派了三个战士扛着梯子来了,不仅帮她把葡萄摘了下来,还用袋子给她装好。
  “帮我摘葡萄的那几个人里就有一个是山东人,憨厚,热情,我喜欢得很。”张惠英说,这次两名消防员走了,她就又想起了当时那几个消防员帮她摘葡萄的情景,心里疼得慌。
  “听说了吗,是两个山东人,真是好样的!”距离英雄离去已经过去3天,火灾现场仍有很多人驻足、谈论。
  “幸亏那天风不大,灭火及时,要不然附近的楼可能都会被引燃,后果不堪设想。”北京市民姜先生说,现在每次回家前经过着火的商场,他都要站上几分钟,为两位“山东兄弟”默哀。
每次经过火场
心里都难以平静
  流泪、献花、写诗,都难以表达人们对逝去烈士的哀痛,怎么办?北京人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两位烈士的家人,有的捐款,有的想免费为英雄女儿看病,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让烈士放心走好。
  火灾过后第二天,北京663路公交车售票员陈宁将1000元捐款放在石景山消防支队门口,扭头就走。门口警卫不收,陈宁就往警卫口袋、衣领里塞,几经推让,陈宁还是把钱塞到了警卫手中。他说,每天开车经过火灾现场,就难以平静。
  和陈宁一样执拗的,还有68岁的王炳柱老人和喜隆多的200多位商户。与两名烈士素昧平生的王炳柱老人来到灵堂前,掏出1000元现金,非要塞给一名消防员。
  喜隆多的商户排队向灵堂深鞠一躬后,拿出了一个硬纸盒,自发为烈士家属捐款。消防支队再三婉拒,但商户们说,捐款是为了感恩,一定要收下。   “我们想告诉家属,两位战士为我们老百姓走了,老百姓心里永远记着他们,不会忘的,希望可以让家属暖暖心。”石景山区一家商场的办公室主任于建军带着同事捐款后说。 
山东精神融进血液里

  “我们是附近小区的居民,过来看看。”74岁的李伯芬说,她对山东人有着特殊的感情,觉得两名山东烈士就像自己的儿子,可亲可爱。

  李伯芬回忆,她原来工作的单位有一位山东的同事,叫王宪美(音),为人热情,做领导却一点没有架子,她们至今仍保持联系。“两名战士牺牲了,又都是山东的小伙子,就一直想过来。”

  家住石景山区的胡先生和古先生早早就赶到为英雄送别,“我俩的女婿都是山东人,山东人好啊,都是实诚人,这两位英雄更是了不起的山东人,勇敢啊!”

  “你们是山东的骄傲,也是我们北京的骄傲。”很多北京网友在网上留言。

  “山东受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影响太深刻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韩毓海动情地说,“山东人对我们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根深蒂固、深入血液。”

本报特派记者 吴金彪 鞠平

初审编辑:余梁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