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高温“烤”问城市绿荫

2013年08月14日 15:01作者:奚旭初来源:湖南日报

高温酷暑,很多上海市民出行时切身感受到了树荫的重要。建设一个“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宜居环境,城市就不至于陷入“顶上光秃秃,脚下烫乎乎,烈日当头照,燥热无处躲”的尴尬。

  高温酷暑,很多上海市民出行时切身感受到了树荫的重要。据测算,一些地方有没有树荫,温差高达十几度。但现实是,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无论是市中心还是郊区新城,树荫少得可怜。(8月7日《文汇报》)

  这些天,不断飙升的高温天气,让许多南方的城市热得喘不过气来。天气是自然灾害,但不争的事实是,城市绿荫的缺失,放大了高温下的煎熬。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有数据显示,一棵大树昼夜的调温效果相当于10台空调机工作20小时,绿荫的降温效果不言而喻。然而这些年,许多城市高楼越建越多,马路越来越宽,两旁的树木却越来越少,从前的林荫绿道已成追忆,一出家门,就是光秃秃、一无遮掩的“阳光大道”,遇到高温天气,焉能不成烤箱。

  城市建设中畸形的政绩观,也让城市“失树之痛”痛上加痛。据统计,一棵大树要形成浓密的树荫,大概需要5至10年。一些官员以为“树木名贵”就显得“城市高贵”,以大量华而不实的名贵树种替代城市中早已成荫的本土树种,由于外来树种与本地生态环境不相适应,树木往往不能成活。还有的地方,为应付检查突击栽树,甚至匆忙种下“无根树”以蒙混过关,检查过后,土地仍旧光秃秃,受罪的自然还是平头百姓。

  上海的“缺树之痛”,也是许多城市的缩影。高温当前,期盼城市营造更多公共纳凉空间给市民“蹭凉”,然而从长远看,给市民“送清凉”,根本还要靠生态建设正本清源。

  建设一个“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宜居环境,城市就不至于陷入“顶上光秃秃,脚下烫乎乎,烈日当头照,燥热无处躲”的尴尬。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海燕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