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解其中味”——昆曲《红楼梦》的前世今生
自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红遍两岸三地之后,在戏院花两三个小时听上一出清柔婉折的昆曲已然成为一种高雅十足的文化消费形式。
调包计
顽石出世
结婚、焚稿
凤姐弄权
元妃省亲
太虚幻境
王晓风 王维波
以上3张图均为昆曲艺术片《红楼梦》剧照
自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红遍两岸三地之后,在戏院花两三个小时听上一出清柔婉折的昆曲已然成为一种高雅十足的文化消费形式。大幕拉开,咿咿呀呀的温婉唱腔响起,剧中人一身华衣,姗姗走近,把你早已烂熟于心的爱情故事演绎得酣畅淋漓。当你还沉浸在感天动地的千年之恋中时,故事竟戛然而止,只剩下欲罢不能的你猛然间发现:竟与初识的昆曲一见钟情。对于曹雪芹的《红楼梦》,钟爱昆曲的白先勇曾期冀地说:“如果《红楼梦》能排成昆曲,哪怕不是全本,也一定美得不得了,她具备中国一切传统美的元素……”
不成想,2010年4月29日,昆曲《红楼梦》新闻发布会暨演员全国选拔活动启动式就真的在北方昆曲剧院举办了,人们纷纷猜度:600年的昆曲演绎200年的《红楼梦》,两个世界性文化遗产的首次碰撞会产生怎样的文化效应?一年后的2011年4月7日,答案揭晓:这天,历时四年创作,集结了北方昆曲剧院(以下简称“北昆”)、上海昆剧团、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和中国戏曲学院的昆曲《红楼梦》在国家大剧院首演,收获赞誉一片。其后一年多时间里,这部凝结着众多昆曲人心血的大戏从北京起航,走进台湾,亮相法国巴黎和英国伦敦“第三十届伦敦夏季奥运会——北京文化周”的舞台,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展示了中华民族戏曲文化穿透时空的魅力。今年10月14日至15日,昆曲《红楼梦》(上下本)将在济南山东省会文化中心大剧院参加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演出,人们期待这部以昆曲形式演绎的经典名著《红楼梦》,能够品出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背后“谁解其中味”的那个“味”。
不搞科学实验,就做地道的昆曲《红楼梦》
昆曲全本《红楼梦》采用宝黛爱情以及大观园的兴衰双线并举的结构方式,力求呈现原著总体精神,凸显人生与社会“大悲剧”的深沉、悲壮之美,从创意酝酿到登上舞台,整整走过了四个春夏秋冬。
其实,北昆院长杨凤一早就想把文学巨著《红楼梦》搬上昆曲舞台。当时,这本自问世以来就以其极高的文学成就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目光的《红楼梦》已经在舞台上衍生出诸多传奇剧本,甚至还有很多续作、仿作。但由于《红楼梦》卷帙浩繁,大雅大俗,加上当时装扮、行当体制、戏班组织等条件上的限制,至今只有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上海戏校以宝黛爱情为主线的昆曲《红楼梦》被排演过,并且没有流传下来。2009年8月,杨凤一正式担任北昆院长,打造昆曲《红楼梦》的设想再一次按捺不住萦绕在她的脑海,随后她与时任中共北京怀柔区委书记王海平一拍即合,双方联手启动了与怀柔区文委创作全景式昆曲《红楼梦》(上下本)的项目。“我知道这就是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杨凤一回忆,“昆曲是第一个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非遗的中国艺术品种,《红楼梦》是享誉世界的中国文学名著,昆曲《红楼梦》的创作和将来的演出是两种世界级文化的世纪式相遇,也是对昆曲申遗成功十周年的隆重献礼。”
为了完成这个鸿篇巨著,北昆特意邀请了著名小说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王旭烽担任编剧;全国新时期十佳导演、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博导曹其敬任总导演;北京京剧院著名导演徐春兰任导演;著名昆曲作曲家、来自北昆的国家一级演奏员王大元担任唱腔作曲;著名作曲家董为杰任作曲、配器;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刘杏林担任舞美设计;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彭丁煌担任服装设计。为了创作出符合昆曲艺术规律、具有地道纯正昆曲味道的作品,杨凤一还请来了上海昆剧团有“大官生独步”雅称的蔡正仁、宁昆名旦胡锦芳、北昆韩派传人乔燕几位昆曲老艺术家做艺术指导,这几位老师将根据导演的要求,从昆曲的唱、念、做、表各个方面对演员进行悉心的指教。对新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和几十年盛演不衰的朝鲜歌剧以及音乐剧《红楼梦》,总导演曹其敬意味深长地说:“一个跳街舞的小孩和一个美丽端庄的中老年妇女该如何并存?我们一定不要被他们同化。新与时尚是有边际的,科学实验不是我们此剧的责任,我们就是要创作地道的昆曲《红楼梦》。”曹其敬的话,为此剧定下了昆曲古典美的整体基调。
2011年4月7日,国家大剧院的戏剧场座无虚席,宝玉在尾声叹一声“好一场大梦”之后,灯光亮起,池座里很多观众泪水涟涟。导演徐春兰欣喜地看到,戏剧场座位里有不少年轻人的面孔,好多年轻的姑娘小伙们鼻酸眼红地在那儿抹眼泪,她觉得“他们懂了,昆曲的传承就有希望了”。而对于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季国平来说:“相对于已有的红楼舞台剧,如影响最大的越剧版来说,北昆版既紧紧抓住宝黛爱情,又突破了爱情主线,从更为广阔的背景,去展示家族的兴衰和人物的命运,因此,有着更为深广的主题,更为丰富的形象,也更为感动人心。”
红楼寻梦,为塑造经典万里挑一选人才
“出戏又出人”是杨凤一对昆曲《红楼梦》在重现经典之外的又一个长远意义的总结。“一部昆曲《红楼梦》问世了,一批青年昆曲演员为观众所熟悉了,翁佳慧、朱冰员、施夏明、邵天帅等一个个青年靓丽的身影,活跃在昆曲舞台,为昆曲艺术的长远发展注入了希望和活力。”
为了塑造经典,剧目排练之前,北昆就打破院团限制,在昆曲界首次举办了“红楼寻梦”演员选拔活动,经过为期三个月的全国选拔,最终北昆《红楼梦》以北方昆曲剧院为核心力量,集结了上海昆剧团、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等优势力量,由北昆新秀朱冰贞饰演上本林黛玉,邵天帅饰演上本薛宝钗和下本林黛玉,来自上海昆剧团的优秀青年小生演员翁佳慧饰演上本贾宝玉,来自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的青年小生演员施夏明饰演下本贾宝玉,北昆梅花奖演员魏春荣饰演王熙凤,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梅花奖演员王英会饰演贾政。“80后”昆曲青年新秀的倾情演绎,梅花奖得主的加盟为《红楼梦》注入了新老演员同心同德再现经典的别样味道。对一心用全景式呈现这部名著的总导演曹其敬来说,“不单纯把《红楼梦》作为一个素材,仅摘取宝、黛、钗爱情做平常才子佳人式的演绎,而是想一解曹雪芹‘谁解其中味’的那个‘味’”。
从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剧组人员在没有节假日、周末和下班概念的状况下,进行着神圣的创作。三位艺术指导老师都已年迈,但他们都携带着速效救心丸、降压药,坚守在排练现场。几个主演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不断修正、琢磨角色的性格,将宝玉、黛玉、宝钗饰演得清新、典雅而纯正。蔡正仁忍不住赞叹饰演宝玉、黛玉的演员“是难得的金童玉女”!
对扮演年幼宝玉的演员翁佳慧来说,习惯了传统戏表演节奏,对新戏如何体现舞台节奏却“备感茫然”。“戏曲演员一般都是先重外型,再慢慢地去体验内心,这是学戏的一种模式吧。但排了新戏,从进组的第一天起,导演就在讲人物。感觉自己还像学生一样。”翁佳慧坦言,相对于每天十几个小时的排练,更费心思的是对人物性格的琢磨:“宝玉终生为情所累,这‘情’不只爱情,还有父母、手足、朋友情。”“宝玉年纪尚幼,但年幼不代表脂粉气,应是小男孩特有的率真。”于是,翁佳慧在表演中融入了适合小男孩身份的动作,看黛玉时双膝略蹲、双手撑在膝盖上,给黛玉讲“耗子洞”故事时用可爱夸张的身段学耗子走路……
“黛玉”朱冰贞参加选秀时刚到北昆没多久,之前一直学得是京剧,到参加比赛时,一出昆曲都没学完,大家便给她起了个外号叫“一出不出”。进入排练阶段,她又多了个绰号——“小恐龙”。这个绰号是“宝玉”翁佳慧起的,笑她反应迟钝,后来导演点拨她不通时,也曾着急这样叫她。没多少舞台经验和昆曲基础,开始排练时朱冰贞如履薄冰,就怕达不到导演要求。这个选秀时让徐春兰眼前一亮、有灵气可雕琢的“玉”,进了排练场对着台词照本宣科味同嚼蜡。挨了导演批的朱冰贞一夜未眠,边哭边琢磨角色,次日再唱,情真意切,倒感动得导演泪流满面。朱冰贞说,看原著黛玉的遭遇她流泪,想着能写出这样文字的曹雪芹经历该如何坎坷,她也为作者流泪,有了这样的感受,感情也日渐饱满起来。
继续打磨,缔造昆曲《红楼梦》传奇
两年过去,《红楼梦》已成为昆曲舞台上人们津津乐道的作品,而事实也证明,一部昆曲《红楼梦》带来的后期效应远远没有停止。
红学界认为:现代观众已经不满足于越剧版《红楼梦》单一的爱情线索,北昆《红楼梦》全景式的结构适合了观众的期待,适应了红学界的期待;戏曲界认为:以昆曲的方式演绎《红楼梦》,是了不起的创举。该剧立意高远,思想恢弘,唱词古朴典雅、清新优美,表演大气深刻,超越了北昆以往的剧目,既有传统经典折子戏之韵味,又不失新创剧目的唯美、空灵,超越了现在众多的新编昆曲。
很快,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北京市文化局的支持下,根据同名舞台剧拍摄的昆曲艺术片《红楼梦》荣获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2012年2月,昆曲《红楼梦》在台湾“国父纪念馆”参加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两岸城市互访系列——北京文化周”演出,获得在场3000多名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被台湾学者、剧作家曾永义先生誉为“创造了三个第一”:演出观众第一、反响强烈第一、演出规模第一。更让北昆演职员引以为荣的是,2012年7月,《红楼梦》在英国伦敦参加了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三十届伦敦夏季奥运会——北京文化周”演出。对于始终关注昆曲发展的艺术家和演员们来说,能够在奥运会举办地展示昆曲艺术的魅力,绝对是一次值得纪念和骄傲的演出。
对于昆曲《红楼梦》的深远意义,杨凤一总结:一个由国家扶持的昆曲艺术表演团体的主要职能就是要为昆曲艺术的继承和发展而工作。昆曲《红楼梦》作为一部舞台艺术作品,以600多年的昆曲演绎了200多年的文学名著,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创作;昆曲《红楼梦》对昆曲是继承,对原著是创新。文学名著《红楼梦》第一次由北方昆曲剧院搬上昆曲舞台,《红楼梦》终于有了全景式展现的昆曲版;艺术至上,戏比天大。一部成功或质量上乘的艺术作品,对社会而言,当它呈现于公众视野之时,人们会通过作品看到艺术生产单位的良好形象,一部《红楼梦》使众多各界人士及观众更加知晓北方昆曲剧院,剧院良好的社会形象得到进一步树立和提升。对剧院内部而言,一方面为青年人才成长搭建了平台,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演职员的向心力得到凝聚,对事业发展的信心增强。队伍的精神面貌发生巨变,人心向上、生机勃勃正是这部优秀的作品给剧院带来的变化。
曲未终人未散,昆曲《红楼梦》留下了人们对精品精益求精的更高期待。“《红楼梦》自公演至今,尽管获得众多奖项和好评,但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的创作是没有止境的。在不断的加工、修改之中,这部作品将日臻成熟,将其创作成永久的长演剧目,使其成为传世之作,是北方昆曲剧院演职员不懈的追求!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备战今年10月份在山东举行的中国艺术节,一展昆剧魅力。”杨凤一信心满满地说。
据悉,在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上,根据同名舞台剧拍摄的昆曲艺术片《红楼梦》荣获最佳戏曲片奖。
责任编辑:见习编辑郑红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