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雷雨》参评文华奖 为地方剧种提升寻找空间
由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创作排演的黄梅戏《雷雨》,是十艺节“文华奖”参评剧目之一,10月10日、11日晚,将在山东剧院连演两场。” 为了避免出现“话剧加唱”的尴尬,黄梅戏《雷雨》在造型、音乐、锣鼓等方面都致力于黄梅剧种的个性凸显。
原标题:为地方剧种提升寻找空间
□记者 于国鹏 报道
本报济南10月9日讯 由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创作排演的黄梅戏《雷雨》,是十艺节“文华奖”参评剧目之一,10月10日、11日晚,将在山东剧院连演两场。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院长蒋建国今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前来参加十艺节,我们当然希望《雷雨》有很好的表现。我们同样看重这是一个展示安徽文化的机会,也是一个与山东戏剧界、与全国戏曲同行交流学习的机会,希望能通过交流借鉴为地方剧种的提升寻找机会和空间。”
黄梅戏《雷雨》的主创人员提前三天来到济南,到达当天,有一位关心票房的演职人员前去十艺节票务中心打听出票情况,“当时还仅剩一张票。”这也让剧团上下非常高兴。
蒋建国还在剧中饰演周萍,也是剧中的男主角。他曾获得过中国戏剧“梅花奖”,也获过中国艺术节“文华奖”,尽管有如此高超的表演水准,对于塑造周萍这一人物形象,他仍然说:“难。”
凭借着自己扎实的艺术功底,蒋建国一边借鉴,一边体悟。他说:“黄梅戏在人物塑造方面很有心得,一代又一代黄梅戏艺术家们积累了丰富的表演经验,比如严凤英等人的表演,都留下许多成功的范例。”
他还表示,借鉴了孙道临、达式常、濮存昕等话剧演员塑造人物的方法。“此外经导演启发,我反复对文本阅读和思考,也不断有一些新的理解。周萍的性格中,有阴柔也有阳刚,有矛盾也有果敢。他犯过错误,有纠结的成分,也有积极向上的追求。从这些方面理解和把握,就能把周萍这个人物塑造得丰满真实。”
至于为什么要把《雷雨》改编成黄梅戏,蒋建国介绍说,关键还是为了黄梅戏的创新发展,“大家比较熟悉的黄梅戏,往往是《天仙配》、《女附马》几台大戏,或者是《打猪草》、《夫妻观灯》等小戏,再就是《夫妻双双把家还》等几个经典唱段。因此,黄梅戏也面临着题材、样式等方面的创新问题,于是就有了黄梅戏《雷雨》。”
曹禺的《雷雨》,话剧、电影、电视剧等艺术样式都有过非常好的呈现。蒋建国说:“其实这个题材也非常适合黄梅戏,因为黄梅戏比较擅长于人物的塑造,善于对人物情感的深刻挖掘和表现。”
为了避免出现“话剧加唱”的尴尬,黄梅戏《雷雨》在造型、音乐、锣鼓等方面都致力于黄梅剧种的个性凸显。他举例说,“比如造型方面,开场时,大幕拉开,几组展示戏曲身段的人物组合出现在舞台上,让观众第一感觉,这就是戏曲,而不是其他。开场时打击乐的运用也很地道。”
为了凸显黄梅戏的艺术特色,音乐保持着原汁原味的“黄梅”特色。作曲还特邀时白林先生,80多岁的老先生是《天仙配》的作曲之一。为了让当地观众不“隔”,故事发生地也被移到了徽州,“背景是特色鲜明的徽派建筑,再加上曲是黄梅的,一下子就把观众距离拉近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责任编辑:王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