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挡路石折射社会大道理 花灯小戏说道德
“我是要来找回你的道德和良心!”彝家山妹子一句掷地有声的话语,在演出当晚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这部由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花灯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展演中心选送的花灯小戏《挡路石》,以一块挡路石引发的故事,揭示了公共道德缺失,会给社会造成危害的道理。
山妹子劝说驾驶员把挡路石搬走
得知事情的严重性,驾驶员后悔不已
《挡路石》讲述了一个货车司机在上坡时汽车坏了,他下来搬了两块石头挡住后轮,然后修车。忙乱中,把装着行车证和钱的皮夹子落在了修车的地方。车修好后未把两块石头搬走,就扬长而去。在路边卖苹果的彝家山妹子看到这情况后非常气愤,因为她们村的村民二狗前不久就因为一块挡路石车毁人亡。她上前搬开挡车石后,发现了掉在地上的皮夹子和行车证,她深知驾驶员定会来找她,于是,她留下字条,叫驾驶员必须抱一块挡车石上山到一个新坟旁边去找她,否则,他休想拿到行车证。驾驶员抱石头上山后,才知道这新坟里的人就是因为挡车石而死的二狗。山妹子说,自从二狗走后,他的家人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希望驾驶员能找回他的道德和良心。驾驶员的内心因此受到极大的震撼,表示以后再也不这么做了。“通过一块小小的挡路石,反映当下社会道德的滑坡,以小见大,寓教于文艺,希望能唤起社会对道德的关注。”编剧樊浩宇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花灯戏源于民间花灯歌舞,是清末民初形成的一种地方戏曲形式。在流行过程中因受当地方言、民歌、习俗等影响而形成不同演唱和表演风格。云南花灯戏,渊源于明代或更早一些时候的民间“社火”活动中的花灯,流行于全省各地和四川、贵州个别地区,表演形式以歌舞为主,并有艺术程式化,多用云南方言演唱,内容多反映当地生活的一些片段。
责任编辑:解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