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戏曲现代戏实现可喜回归
十艺节刚开幕几天,我省已有12台文华奖参评剧目亮相。在筹办十艺节中,我省面向全国征集戏曲现代戏剧本,有《秀芹嫂》等7部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入选。不可否认,戏曲现代戏也存在着严重的误区,搞不好容易变成“话剧+唱”,对戏曲艺术的舞台观念和艺术手段运用不够。
□ 王红军
十艺节刚开幕几天,我省已有12台文华奖参评剧目亮相。其中,除了话剧《泉城人家》、《向前,向前》外,戏曲现代戏竟然有惊人的7台。不知不觉中,借助十艺节举办的契机,我省戏曲现代戏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现代戏创作难,这是业界的共识,因此也成为文华奖大力倡导的重点。文化部统计数据显示,十艺节文华奖的参评剧目里,传统戏、新编历史剧、现代戏并举。其中,戏曲现代戏有19台,占到全部戏曲作品的43.1%,而我省戏曲现代戏就接近了一半。
近些年,我省戏曲现代戏的创作也遇到过不少困难,出类拔萃的作品不是很多。因此,这么多现代戏在十艺节舞台上的集中出现,更加使人振奋。应该说,这么多戏取得的突破不是偶然的,与我们在艺术创作上破解“畏难”情绪是分不开的。
戏曲现代戏为什么创作难?长期以来,近代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的剧作占据了戏曲现代戏的主流,以英模人物为主角的现代戏也有不少,但这些大多数是带有行政命令式的命题作文,真正关注基层、关注小人物生活的作品少。这也让剧团和剧作家苦恼不已。
在筹办十艺节中,我省面向全国征集戏曲现代戏剧本,有《秀芹嫂》等7部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入选。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全省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也诞生了吕剧《过年》、《李二嫂的新故事》等一批关注小人物的现代戏。
此外,以前也有不少剧作家不想创作现代戏,因为这些人常年坐在书斋里,生活积累不足。要破解这个难题,关键还是引导剧作家深入生活,让他们从生活中寻找灵感。
柳琴戏《沂蒙情》创作时,编剧王新生曾一度婉拒,“我不愿意创作,一是因为过去类似的题材很多,很难写出新意;二是观众会认为这种题材是‘说教戏’,很难在演出市场走远。”
但是,有一次到沂南县红嫂纪念馆采风,王新生和导演梅晓艰难地抬起一块门板,这是当年沂蒙女人架起的“火线桥”门板,“我们两个大男人抬起来都很费劲,但是沂蒙女人不仅踮着小脚抬起来了,还在厚厚的门板站着人。”就这样,王新生完成了剧本创作。
不可否认,戏曲现代戏也存在着严重的误区,搞不好容易变成“话剧+唱”,对戏曲艺术的舞台观念和艺术手段运用不够。在十艺节开幕式演出《百姓书记》创排过程中,这样的问题就出现过,但是在无数次的打磨提升中,这个问题自然而然“迎刃而解”。
“现在戏曲结构变了,现代戏作品几乎找不到传统的编剧方法,从创作开始,编剧就按照话剧的方式来创作剧本,导演制也是借鉴了话剧创作。”有戏曲评论家认为,话剧对戏曲创作的影响几乎不可避免,但既然是戏曲现代戏,也应尽量体现中国戏曲艺术本体。
诚然,我们创作的这些现代戏还不能说尽善尽美,但令人欣喜的是,我们的戏曲现代戏逐步回归,更加注重体现地域和剧种特色,我们也有理由期待更好的现代戏发出自己的声音。
原标题:戏曲现代戏实现可喜回归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责任编辑:王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