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故事》再现农民进城 传统剧接地气感动观众

2013年10月18日 06:55作者:来源:山东商报

15日晚和16日晚在济南梨园大剧院演出的秦腔《西京故事》获得极大好评,现场座无虚席。秦腔音乐唱腔宽音大嗓,直起直落,慷慨激越,高亢豪放,凄楚哀婉,细腻柔和;表演朴实粗犷,鲜活生动,酣畅淋漓,富于夸张。

  原标题:传统剧接地气感动观众

《西京故事》剧照——梦既然有,苦就该尝,日子迟早会过亮堂

 

    15日晚和16日晚在济南梨园大剧院演出的秦腔《西京故事》获得极大好评,现场座无虚席。该剧由“秦腔王子”李东桥领衔主演,冲击“文华奖”,真实地再现了农民罗天福进城后如何供读两个大学生孩子,并教导他们在城市里如何自强不息、努力实现梦想的过程,观众普遍反映《西京故事》似曾相识,更接地气。 文/图记者王茜

  现代题材关注社会现实

  秦腔《西京故事》于前晚和昨晚亮相济南梨园大剧院。这部现实题材的戏曲,吸引了很多前来观看的观众。
  《西京故事》讲述了农民罗天福一家四口因儿女双双考上城里的重点大学,举家迁往西京“寻梦”的故事。一直以诚信勤劳为立身之本的罗天福,不顾腰伤起早贪黑劳作,用打千层饼的手艺支撑起儿子甲成和女儿甲秀的求学之路,但甲成却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中日渐迷失,以至于将全家人拖向精神几近崩塌的边缘。罗天福强顶压力,即使日子再艰难也坚持不卖祖传的紫薇树换钱,两年后,甲秀自办了公司,甲成也学业有成,全家人都走出了曾经的阴霾,在自己的坚持与努力下实现了“西京梦”。
  剧中涉及了一系列极具现实性的问题,如“农二代”面对生活重压的自卑与无奈,“富二代”生活的空虚与迷茫,农民工远离故土的凄凉和对在城市中被边缘、被歧视的愤怒等。

  密集巡演获奖无数

  2011年推出的秦腔现代戏《西京故事》密集演出近300场,相继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第十三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大奖;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屡赴北京、上海、重庆等地参加重大活动,连续两年参加“高雅艺术进校园”赴广东、湖北、湖南、天津、四川、重庆、云南、吉林等省市高校巡演。被誉为“西京三部曲”的《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先后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且三登金榜两次夺魁。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在济南演出完毕之后,将会转去长春巡演。《西京故事》能获得众多重量级的奖项,与其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传递的正能量精神是分不开的。《西京故事》的编剧是著名剧作家陈彦,他表示,写《西京故事》,就是想表现小人物身上的一种生命精神和生活信念。

  接地气易看懂人气高涨

  照理说,这样一部主题较为沉重的戏曲作品,很难做到雅俗共赏、老少咸宜,更难以讨得年轻人的欢心。然而,《西京故事》却能让人笑中带泪、回味无穷。
  此次在济南演出,不少秦腔爱好者都提早买票,其中不乏年轻群体大学生。15日晚和16日晚的梨园大剧院内,座无虚席,甚至有人站着听戏。有位山东大学的李同学告诉记者,“我是西安的,在家那边跟着长辈看过一次,后来就迷恋上秦腔了。每次看每次都感动哭。知道他们要来,就提早买了票。”像李同学一样感动落泪的很多,强大的戏剧震撼,演员走心是表演,让观众纷纷泪洒现场。《西京故事》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西京故事》导演查明哲以“残酷”出名,他善于执导道德感与情感戏强烈的剧目。西京的故事和人物感人且震撼,但又不失温情,让观众心态大起大落的同时,剧情也像烙印一样深深地刻在观众的心坎上。”
  演出结束后,市民涌至台前为演员鼓掌喝彩,久久不肯散去的观众普遍反映《西京故事》容易看明白,也从演员塑造的某个人物上,看到似曾相识的影子,“就是把现实中的真实事情搬上了舞台,非常接地气”。

  剧种介绍
  秦腔
  
  秦腔的源头可追溯到周秦时代,至明代剧种成熟并繁盛。其发源地为陕西关中地区和甘肃天水一带,流行于陕、甘、宁、青、新及西藏、内蒙古等省(区)。秦腔音乐唱腔宽音大嗓,直起直落,慷慨激越,高亢豪放,凄楚哀婉,细腻柔和;表演朴实粗犷,鲜活生动,酣畅淋漓,富于夸张。
  秦腔行当齐全,剧目繁多。现存传统、创作、改编剧目3000余本,题材丰富多彩。《血泪仇》《三滴血》《窦娥冤》《五典坡》《周仁回府》《游西湖》《赵氏孤儿》《火焰驹》《千古一帝》 等均是其代表作。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秦腔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初审编辑:余梁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