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山东梆子《古城女人》:小人物书写大情怀

2013年10月23日 06:54作者:孙丛丛来源:大众日报

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创排的山东梆子现代戏《古城女人》以其厚重的抗战题材、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唱做俱佳的表演赢得专家、观众的普遍认可。《古城女人》中主人公陶贞兰的扮演者是在《五凤岭》、《谢瑶环》等剧目中有着出色表演的国家一级演员祝凤晨。

  □ 孙丛丛

  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创排的山东梆子现代戏《古城女人》以其厚重的抗战题材、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唱做俱佳的表演赢得专家、观众的普遍认可。
剧情跌宕:重温抗战大背景
  一座宁静的古城,一个普通的织锦店。日寇的枪声打破了沉寂,织锦店的女店主陶贞兰为完成一个青年人的临终托付,答应替他到城隍庙送怀表。一连串的惊险由此引发……山东梆子《古城女人》悬念迭出、引人入胜。
  一开场,剧作者就把人物置于“日寇盘问”的紧张态势中,陶贞兰的慷慨直率、孟账房的胆怯懦弱、杨树堂的玩世不恭,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通过一段设计巧妙的对唱勾勒得十分清晰。接下来的“送怀表”中,编剧又设计了“藏有情报”“乞丐抢表”“日寇截获”等几番转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环环相扣。当陶贞兰被抓捕时,她面对一个“两难”的境遇,一边是与自己见面的人将惨遭屠戮,一边是自己的良心和责任,如何选择,摄人心魄。剧作中,故事走向扑朔迷离、人物塑造层层深入,就连转场的安排、过场的处理都能看出主创人员的良苦用心。
角度新颖:小人物书写大情怀
  以“小人物”为视角,从一个普通女人的思想、情感转变入手,诠释大爱、大悲、大情和民族大义,正是山东梆子《古城女人》最夺人眼球的亮色。
  该剧以抗日题材为背景,通过织锦店女店主陶贞兰一家的遭遇,讴歌了一位平凡伟大的古城女人,写出了普通中国人从无知到觉醒,从漠不关心到成长为一名抗日战士的心路历程;在突出重点的情况下写了一个群体,情节饱满、悬念丛生、视角独特、富有新意。
  抗战题材的戏不好写,但《古城女人》这个剧让我们眼前一亮,该剧选取的切入点非常“另类”,不同于以往“高大全”式的人物塑造。试想,侵略者凭借快枪利炮都不能让一个柔弱的普通女人屈服,又怎么可能征服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民族,正是该剧视角独特所在。
班底整齐:新理念催生好作品
  山东梆子《古城女人》,舞台处理空灵、大气,演员表演细腻流畅,转场衔接行云流水,时代特征和人物特色鲜明,梆子的艺术特色与剧情走向、人物逻辑圆融得恰到好处,整台戏班底整齐、唱做俱佳。对此,导演李永志说:“我们在创作中不搞大制作,场面调度、灯光美术不喧宾夺主,所有舞台手段均为塑造人物服务。比如,为凸显人物的情感变化,我们安排了戏曲中常用的对唱、背躬,还特意安排了‘吹唢呐人’串场,以他的视角带出时代变迁和苍凉之感,所有舞台处理,力求既不游离于剧情又不脱离戏曲艺术的本体。”
  在沿袭板胡、二胡等为主要伴奏乐器的基础上,山东梆子《古城女人》在配乐、配器上大胆加入大提琴、中提琴演奏,既保留了梆子腔高亢激越的传统特点,又加入阴暗低沉的色彩,两者相得益彰,把人物的情感衬托得恰到好处。为了更好地发挥唱腔特点,该剧作曲高鼎铸充分发挥不同板式的特点,通过独唱、对唱、轮唱、伴唱等多种方式,烘托剧中人物或幽怨、或控诉、或悲伤、或哀泣的情绪,像“人坐家中平添乱”“贞兰我纵死千回也绝不低头”等唱段皆情绪饱满、一唱三叹,感人肺腑。
  《古城女人》中主人公陶贞兰的扮演者是在《五凤岭》、《谢瑶环》等剧目中有着出色表演的国家一级演员祝凤晨。整出戏中,最难把握的是陶贞兰内心情感的变化,“她的抗争是从‘懵懂’走向‘自觉’的。她不光有民族大义,还是母亲、女人、女主人,是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情感层次如果把握不好,整个故事的表现力就会大打折扣”。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排练中,剧组还通过邀请专家看“裸戏”(即不加舞美、服装修饰)以及“边演、边录、边看、边改”的办法,及时纠正二度创作中的一些偏差。通过努力,祝凤晨慢慢摸索到了人物的心理轨迹,成功的塑造了陶贞兰这一艺术形象。

  原标题:小人物书写大情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初审编辑:刘宝才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