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话剧《泉城人家》里的“一片生活”

2013年10月23日 06:56作者:来源:大众日报

方言话剧《泉城人家》描摹述说了泉城济南一个老街巷院落里居住着的几户人家,由于旧城拆迁勾起的纠结、争执、喧闹。泉大爷一生一直守护着院子里的那眼泉,每天关切着泉水的涨落,也守护在泉大娘身边。

  □ 朱军

  方言话剧《泉城人家》描摹述说了泉城济南一个老街巷院落里居住着的几户人家,由于旧城拆迁勾起的纠结、争执、喧闹。而这一切最终一统归于相互的留恋、惜别……剧情使观众深深沉浸在平凡的美好中,感动于故事的真情,时而畅快欢笑,时而热泪盈眶。
   老巷里养出的执着,
   泉水里浸出的友善
  方言话剧《泉城人家》塑造了这样的一群人:独特的、典型的、可信的、新鲜的、来自当下生活的一群普通市民。
  随着泉水博物馆的开工,大杂院拆迁在即,一直在泉邻巷1号院住着的人们忙着张罗搬新家的事。泉大娘珍藏40多年的柜子被儿子小生和女儿大丽当作破烂卖掉了,而这个柜子里装满了泉大娘一生的酸甜苦辣、悲欢爱怒,泉大娘着急上火一下子病倒了,一院子的人都急着帮忙去找医生。因为丢失和寻找柜子,泉大娘与泉大爷、大聪之间心心相印的不了情缘、泉大娘儿女的身世被逐一揭开。房子面临拆迁,可是能分给儿女的拆迁房只有一套,泉大娘犯了难。儿子小生知道了姐姐大丽是捡来的之后,找泉大娘理论,劝母亲不能糊涂,认为房子得给亲生的,逼得泉大娘说出了他也不是亲生的。泉大娘一生勤劳,靠在街头卖花生仁,无怨无悔地养活了一对儿女,亲情和恩情让争抢房子的一对儿女无地自容,也让观众潸然泪下。
  泉大爷一生一直守护着院子里的那眼泉,每天关切着泉水的涨落,也守护在泉大娘身边。眼看当年为泉大娘打的出嫁的柜子没有找回的希望,为了安慰泉大娘,连夜又打了个一模一样的新柜子。泉大娘深知泉大爷的心意,她感慨地说:“我这一辈子欠你的。”泉大爷回答说:“我这一辈子该你的。”让观众不禁唏嘘动容。
  大聪叔患了老年痴呆症,时而糊涂时而清醒,看泉大娘因柜子生病,他自己就跑出去满大街找柜子,让满院子的人为他担心,找柜子的同时又急火火地去找他。柜子还真的被他找回来了,惊呆了一院子的人……
  剧中塑造的这一群人有生活的向往,努力地工作,积极地讨生活,宛如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熟人”,带着我们共有的生活和感受、欢乐和苦闷、挣扎和梦想。通过他们捕捉了人性之善人性之美,展示了普通人追求善良、诚信、相扶、相助的美好道德情操,融进了撼人心魄的情感力量和道德力量。
   邻家里走出的主创,
   肺腑里写出的亲情
  艺术创作是一个贯穿着情感体验的灵性活动,离不开艺术家真挚的情感、深刻的思想、理性的思考,离不开生活的记忆、敏锐的感觉、形象的联想、创造性的想像,更离不开艺术家对技巧的娴熟运用和灵感的迸发。一个真实感人的作品里,一定驻留着艺术家一颗火热的心和一颗睿智的头脑。方言话剧《泉城人家》正是调动了埋在作者心灵深处的生活感受和情绪记忆,并灌注全部的热情和心血凝聚而成。《泉城人家》到社区演出时,观众感觉那就是演他们自己的戏,这个戏给了他们太多的记忆和感动。《泉城人家》演出时,编剧王宏悄然坐在观众席里,倾听着老济南观众的议论和笑声,感受着他们的激动。王宏说:很欣慰他们不是当戏看,而是当真事看。《泉城人家》算是他给了自己心中的老济南交了一个溢满情谊的答卷。
  剧中使用的贴近日常生活形态的济南方言也成了亲切感人的代码。“木乱、半青、真赛、毛哥、秫米、演道”等朴实敦厚的济南方言包装了一个个包袱,借助济南市曲艺团的曲艺演员们擅长的相声艺术三翻四斗、正反话等技巧,对白妙语迭出,机智诙谐,时时产生出其不意的喜剧效果,令现场观众倍感亲切而忍俊不禁。导演胡宗琪说,给济南市曲艺团排这个戏,现在想来也是个新鲜事,是“将原本灵活生动的以个体为中心的曲艺表演模式置于戏剧严格的规定情境之中,让我们的舞台上呈现出了一片另类的花朵”。为了让曲艺演员们的表演方式、表演技巧更严谨、更符合舞台剧要求,导演割舍了很多有意思的“包袱”,力求在保持舞台剧本体要求的基础上,不丢失曲艺演员的独特技能。
  方言话剧《泉城人家》透过生活气息表现出了人们内心深处真挚的、朴素的情感,这种情感有深厚的传统根基,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透过平凡生活挖掘出人生的美好意义,传递了生活的热情和温情,因此必将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

  原标题:方言话剧《泉城人家》里的“一片生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初审编辑:刘宝才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