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朋友郑伯权忆吴官正:他真正关心文化人

2013年06月10日 09:47作者:来源:人民网

原《星火》杂志编辑部记者、江西作家郑伯权,在吴官正同志任武汉市市长时即关注和采访过吴官正,以后保持着几十年的交往。吴官正曾几次亲笔给郑伯权回信,称其为“伯权兄”,表现出对文化人的尊重。一讲到与官正同志的交往,郑伯权就十分感动,自称为中南海高官的“江湖”朋友。6月7日,在江西南昌召开的《闲来笔潭》读书交流会上,郑伯权动情回忆了吴官正同志的二三往事

人民网北京6月8日电 (记者黄维)原《星火》杂志编辑部记者、江西作家郑伯权,在吴官正同志任武汉市市长时即关注和采访过吴官正,以后保持着几十年的交往。吴官正曾几次亲笔给郑伯权回信,称其为“伯权兄”,表现出对文化人的尊重。一讲到与官正同志的交往,郑伯权就十分感动,自称为中南海高官的“江湖”朋友。6月7日,在江西南昌召开的《闲来笔潭》读书交流会上,郑伯权动情回忆了吴官正同志的二三往事:

包子的故事 

在《闲来笔潭》一书中,吴官正同志有两篇记述自己母亲的文章,一篇叫《难忘那夜的秋雨》,一篇叫《清明忆母亲》,令无数人感动。郑伯权说,我在2012年《中国作家》杂志上,以“布雨”(“布衣”谐音)为笔名,发表了一篇文章《远在江湖忆旧踪》,其中有一个“包子的故事”,记述了官正同志小时候的一件往事:有一次,小官正和母亲一起到县城买菜,母亲买了个刚出笼的肉包子给儿子小官正吃,可他怎么也舍不得吃,要让给可怜的母亲。母子就这样推来让去,走了二十里地,回到家来,这个包子还是原封不动……当我写这段穷人家母慈子孝的故事时,已禁不住泪随笔落,湿透了稿纸。古语云:忠臣必出于孝子之门。正是这种母慈子孝,铸就了官正同志忠于信仰、忠于人民大众的崇高品格。

“文脉乃国脉所系,这个脉不能断” 

“吴官正同志曾对我说,文脉乃国脉所系,这个脉不能断。文脉断了,中华民族就没有了凝聚力,就会变成一盘散沙。”郑伯权回忆说,“官正同志重文兴教,在江西主政期间,组建了南昌大学,新建了图书馆和博物馆,扩建了艺术剧院,特别是重修了滕王阁。”

郑伯权还讲了一段关于重修滕王阁的往事。“‘文革’一结束,重修滕王阁的呼声很高,当时省委省政府顺应民意,组织专家勘探选址,成立了重修滕王阁筹备处,立碑奠基;但因财政困难资金无处筹措,拖了几年未正式动工。吴官正同志到江西当省长后,多方腾挪,不久便拨了数百万启动资金,滕王阁便很快竣工对外开放,重现了‘滕阁秋风’的秀美景色。现在,滕王阁旅游门票收入一年亦达三千余万。”他说。

真正关心文化人 

“吴官正同志对知识分子十分关心、十分尊重,旧时说的‘礼贤下士’用在党的这位高官上一点也不为过。”郑伯权说,“有一年,南昌市举办滕王阁笔会,邀请了全国著名作家参加。吴省长得知后,立即前往江西宾馆,想看望与会作家。其时与会代表还在从庐山回来的路上,吴省长坚持要在大厅恭候。会见后还陪同客人共进午餐,并不停向同桌的作家夹菜,尽显君子之风。”

吴官正同志对财政经费千方百计省钱,但在文化建设用钱方面,他从来没有打过省的主意。郑伯权回忆称,《闲来笔潭》中曾写到有一次他下基层,对一位伸手要钱的地方干部说:我是当省长的,省长就是要懂得怎么省钱,要不下来个出纳不就是啦!有一年,他把政府办公楼装空调的钱省下来,用来支持建设南昌大学。

“还有一次,官正同志对我说:‘你们文联有一位参加过胡耀邦陵园设计的艺术家曾向我提过,文联要成立一个城市雕塑办公室,想向省政府要点经费;但谈过有两个月了,也不见打报告来。现在趁我手头还有点省长基金,你回去向头头说,赶快打报告来。’结果,在报告上批了30万。省文联还想建个滕王阁文学社,定期聘请一些脱产作家。他知道后,还在北京开会就急着打电话给省里留守的一位副省长。会还没开完,360万元就到了文联的账上。”郑伯权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艳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