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强”字托举起750万人心中的“合肥梦”
曾几何时,庐州大地儿女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这座曾经的江淮名邑,何时得以破茧成蝶,飞向理想的彼岸?强,这个简单而又富有深意的字眼,让奋发图强的合肥人如痴如醉。
“大湖名城、创新高地”之“强”:
新跨越,进十强!合肥底气何在?
——一个“强”字托举起750万人心中的“合肥梦”
曾几何时,庐州大地儿女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这座曾经的江淮名邑,何时得以破茧成蝶,飞向理想的彼岸?强,这个简单而又富有深意的字眼,让奋发图强的合肥人如痴如醉。
现实中,一道道思考题在等着我们作答;梦境中,一处处辉煌的前景在向我们挥手!
强市之梦,历经数十年!
新跨越,进十强!“在全国提前、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力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围绕合肥未来的发展方向,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存荣的话语掷地有声。
这份坚定,源自对当前合肥发展大势的清醒判断。
拥有了既定航向,合肥,恰如振翅之鹰,直冲云霄!
合肥,正处于新一轮跨越发展的历史起点。目标明确,任重道远!
强,是“蓝图”!
强,是蓝图,更是体魄!
点击一组数据,足以窥斑见豹:
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961.4亿元,同比增长11.3%,高于全国、全省3.6和0.1个百分点。
在中部省会城市中,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列第1、第2位,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增速分列第2和第1位,外商直接投资增速列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总量稳居中部第一。
强,这个合肥几代人的梦想,如今正在逐步走向现实。去年12月4日,世界著名杂志《经济学人》官网发布“世界增长最快/慢都市经济体”文章认为,人均GDP合肥增速排全球第一。
或许,区区几份数据并不能说明什么?但是在合肥市民心中,这些数据的背后,体现市委、市政府振兴合肥的决心和勇气。正是这股决心和勇气,逐渐升腾起全市人民心目中的“合肥梦”。
“以前出去打工,人家一听说是合肥人,都看不起我们,可现在好多了。希望家乡发展更富更强,我们出来也倍有面子。”一名普通的务工人员张卫国如是说。毫无疑问,这是来自最基层的“呐喊”。
科学发展新跨越,主要经济指标进十强。在此基础上,全力打造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阔步迈向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围绕合肥未来的发展方向,省市党代会描绘出一幅精美的蓝图。
蓝图已经打开,全市人民正在静静地等待着她的铺陈。年初的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上,市委正式提出,合肥将在全国提前、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力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
无疑,只有加快“新跨越、进十强”的步伐,“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愿景才能早日实现。
强,是“胸怀”!
强,是胸怀,更是气度!
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强则实力强。
大湖名城,要有特大规模的有综合竞争力的产业作支撑。“工业立市”,成为合肥经济发展的第一方略。
大招商,招大商,引进大项目,建设大企业,形成大产业,按照这一“路线图”,八大产业拔节生长。
2010年,合肥家电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大关,一跃成为合肥首个“千亿产业”。如今,国内外家电大品牌云集合肥,合肥家电“四大件”总产量已跃居全国第一。
京东方落户合肥,成就了合肥历史上第一个投资超百亿元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手笔投入,为合肥工业撑起了一片新天地。中国平板显示基地展现英姿,基本告别“缺屏难”困境。
……
正在逐步壮大的合肥,辐射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时至今日,新的合肥经济圈范围包括合肥市、淮南市、六安市、桐城市、定远县,总面积36519平方公里,总人口达1836万人。
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加速人口和产业集聚……合肥经济圈推进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车轮正滚滚向前。
合肥经济圈将走向何方?无疑,努力建成联动长三角、辐射全省的大城市群和现代产业基地,打造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城市圈品牌,做到引领安徽乃至中部崛起,就是合肥经济圈当前的战略定位。合肥经济圈,一度被誉为撬动安徽经济增长的“第一极”。
立足中部,牵手东部,放眼全国。2010年,作为中部六省中最靠近东部的省会城市,合肥加入“长三角”,成为“长三角”22个会员城市之一。2013年,合肥瞄准中部,积极融入长江中游城市集群。
“合肥是‘中三角’地区最靠东的城市,作为联系‘中三角’和‘长三角’、联系中部和东部沿海地区一个重要的桥梁和纽带,将成为‘中三角’的重要一极。”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庆军说,合肥要做到“左右逢源”,一方面要紧盯东部,一方面还要融入中部。
强,是“境界”!
强,是境界,更是福祉!
上下同欲者胜!
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带来的是大就业、大民生和大福祉。
“经济实力的提升并不能完全等同于老百姓幸福感和满意度的提高。”吴存荣如是说。目前,在合肥,资源约束趋紧,环境亟待改善,城乡差距等,也在困扰着这座腾飞的城市。
面对这些“成长中的烦恼”,合肥应该如何破题?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在打造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之城上取得新突破,无疑是一条有效的突围路径。
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终极目标正是为了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强,是境界,更是福祉!
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类似于“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于幸福的定义,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诚然,各家具体评判标准有所差异,但合肥却能多次荣获“幸福城市”头衔。
解码“幸福合肥”,多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在不断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让广大老百姓真正实现安居乐业,大家对未来创造美好生活更是充满信心。
基层医改的合肥样本,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如今,合肥市社会事业的发展成就丝毫不逊色于经济建设。今年4月,全国省会城市首个基本公共服务规划——《合肥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在京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医疗能力显著增加,就业创业效果显著,教育资源日益均衡,物价上涨得到遏制……一系列举措让全市人民更快、更多、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做足“绿文章”,做好“山文章”,做美“水文章”……立足当前,合肥市开始了新一轮谋划。
今后,合肥将以“绿”、“水”、“山”为主要载体,大力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扎实推进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全面展现青山碧水蓝天的生态美景,为老百姓创造一个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许超众·
责任编辑:刘宝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