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多点多级支撑 构建发展新格局

2013年05月16日 09:57作者:谢麒麟来源:中安在线

近年来,安徽省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为指导,不断丰富完善区域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先后推动皖江、皖北、大别山片区和皖南四大区域跻身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目前,安徽所有行政区域已全部进入国家战略层面。

  近年来,安徽省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为指导,不断丰富完善区域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先后推动皖江、皖北、大别山片区和皖南四大区域跻身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目前,安徽所有行政区域已全部进入国家战略层面。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今后5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主要任务,也是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部署。 ”省发改委主任张韶春表示,随着国家战略规划全面覆盖安徽省各大区域,全省区域发展初步形成了区域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的发展格局。

  皖江城市带:全国首个国字号“产业转移特区”硕果累累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是我国第一个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和国外产业转移而专门制定的规划,规格高,意义大。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杜鹰介绍说:“绘制示范区建设的蓝图,首要的是立足高度,既体现国家战略意图,又符合安徽发展实际。”

  皖江城市带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共59个县(市、区),土地面积7.6万平方公里,人口3058万人。皖江城市带处于我国人口密集、消费需求较大的最靠近东部的中部地区,以合肥为中心,半径500公里覆盖上海、江苏、浙江、河南、江西、湖北、山东七省一市,这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消费潜力巨大。皖江城市带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开发区域,是泛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与其他承接产业园区不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具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它并非安徽省规划设计的,而是国家站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高度上确立的;二是它不是封闭、单向的,而是可以让相关的产业自由出入,进行双向的流动。同时,这种承接也不是依赖政府的“规划”。

  专家指出,作为首个获批复的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对于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途径和新模式,深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具有重要意义。设立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科学选择,是从区域发展的角度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体现。

  皖江示范区启动建设时,曾经确立了“三年见成效”的奋斗目标。通过三年的建设与发展,皖江示范区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地区生产总值由6730.8亿元增加到11396.7亿元,年均增长14.5%,占全省比重达到66.2%;人均GDP由24727元提高到41805元;财政收入由1001.5亿元增加到1919.9亿元,年均增长24.2%,占全省比重达到63.4%;固定资产投资由6587.9亿元增加到10433.9亿元,年均增长28.4%,占全省比重达到6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122.1亿元增加到3434.3亿元,年均增长17.9%,占全省比重达到60.4%。

  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示范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7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483元,年均分别增长15.4%和18.1%,增幅高于全省1.1个和1.4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实力增强,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超200亿元的县均集中于示范区内。“主引擎”作用更加明显,三年来示范区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拉动全省经济增长近10个百分点,引领安徽经济增长的动力更加强劲。

  根据今年省“两会”作出的部署,安徽省将着力推动皖江示范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面对更加激烈的区域竞争态势,皖江示范区将通过打造五大品牌,再造区域发展新优势:加快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发展要素,打造“宜业皖江”;健全涵盖企业、行业和政府的信用体系,营建“信用皖江”;培育激发创新创造的文化环境,塑造“文化皖江”。

  皖北地区:成为安徽新的经济增长极

  皖江腾飞的同时,皖北发展也进入国家战略。 2012年11月中旬,皖北五市一县一区获批进入中原经济区规划。

  中原经济区规划涉及安徽、河南、河北、山西、山东5省的30个省辖市和3个县(区)。《规划》将皖北五市一县一区纳入中原经济区规划范围,在粮食生产核心区、产业升级和投资引导、统筹城乡发展、生态补偿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创新政策。《规划》支持安徽以沿淮经济带、现代产业园区和美好乡村建设为载体,建设皖北“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鼓励在区域合作发展、城镇提质扩容、新农村建设、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和活力。

  在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后五年将“加快皖北‘四化’协调发展先行区和沿淮经济带建设,努力提高皖北在全省经济中的比重,力争实现‘走千走万,还是淮河两岸’。”目前,省发改委正在着手起草《建设皖北“四化”协调发展先行区实施意见》,并会同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及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四省建立实施《中原经济区规划》五省协调机制。为推进皖北“四化”协调发展,安徽省将加快推进阜阳合肥、亳州芜湖、宿州马鞍山3个市级和4个县级现代产业园区建设,打造产城一体、功能齐全、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区。《意见》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出台。

  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协调的基础,皖北将着力建设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新型工业化进程是“四化”协调的关键,皖北将发展壮大能源和煤基新材料、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现代物流和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轻工业,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强化工业主导作用。新型城镇化是“四化”协调的支撑,皖北将着力提升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优化调整城镇结构,建立城乡利益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农田保护、城镇建设、产业集聚,促进农村劳动力和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信息化是“四化”协调的保障,皖北将加快农业物联网建设,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提升区域竞争力。

  随着振兴皖北战略的深入实施,皖北地区呈现出经济增长稳中加快、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后劲日益增强、人民生活较大改善等良好态势。去年皖北六市生产总值增长12.5%,增幅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为近年来首次超过全省水平。

  数据显示,去年皖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分别高于全省1、4.1、38.6、6.6、0.6个百分点。今年前两个月,皖北地区延续了良好发展势头,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消费品零售总额等经济指标增幅继续高于全省。 去年皖北6市亿元以上在建项目1283个,实际到位资金达到了1419.6亿元,其中,中原经济区范围内五市一县一区实际到位资金1262亿元。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是安徽省继“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及皖北纳入中原经济区规划、皖西纳入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之后,又一个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点示范区。“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于2011年正式设立,包括黄山、池州、宣城、芜湖、马鞍山、铜陵以及安庆的部分地区,总面积38220平方公里,总人口1069.6万。

  据悉,为提升皖南地区文化旅游业发展水平,2009年7月省政府批准设立“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2012年8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打造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标志着皖南地区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目前省发改委正在全力推进该示范区规划编制工作,尽快上报国家审批。

  示范区将发挥皖南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文化特色和区域优势,扩大对外开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服务水平,加快安徽旅游产业大省建设,提升皖南地区旅游发展水平。同时,安徽还将继续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与分工合作,联合打造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世界旅游品牌。

  示范区将按照主体功能区战略要求,构建古徽州文化旅游发展圈、佛教禅宗文化旅游发展圈、“三山三湖”(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太平湖、升金湖、花亭湖)山水观光旅游发展带、皖江城市文化旅游发展带的区域发展总体格局,打好文化旅游生态科技“四位一体”融合互动的“组合拳”,推动皖南高品质文化旅游资源向高品位文化旅游产品转化。

  数据显示,去年1~12月份,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六市一县1亿元以上在建项目1984个,实际到位资金2123.8亿元,仅次皖江示范区。

  大别山片区:扶贫开发迎来“春天”

  2011年11月,《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发布,大别山以一个区域整体跻身11个连片特困地区之中。安徽省被列入大别山片区的安庆、六安、阜阳和亳州四市的12个县,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目前,由省发改委、省扶贫办牵头制定的《安徽省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即将获得国家批准。这份规划与湖北、河南两省的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一起组成国家大别山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安徽省大别山片区的发展,将在财税、金融、投资、土地、生态补偿和扶持重点群体等方面,获得国家政策的支持。

  大别山片区12县在空间结构上,将构建“三级中心三板块”的空间发展格局。所谓三级中心,就是对片区城镇的统筹规划。按照规划,大别山片区将做大做强金寨、潜山这样的一级中心,打造形成片区内带动力强的中小城市。把寿县、霍邱等其他10个县城城区打造为二级中心,其他扩权强镇试点镇为三级次中心。

  “三板块”分别为皖北“三化”协调发展板块、山区生态文明建设板块、临江承接转型示范板块,主要针对不同区域特点进行功能发展定位。其中,皖北“三化”协调发展板块包括利辛、临泉、阜南、颍上、霍邱、寿县6县。山区生态文明板块包括金寨、岳西2县全部及潜山、太湖、宿松3县的部分地区。临江承接转移板块包括望江县全部和潜山、太湖、宿松的部分地区。

  大别山片区区域内交通网络将进一步完善。按照规划,到2015年,将实现片区内所有县市区通高速公路。新建岳西等若干通用机场,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并提高应急保障能力。(记者:谢麒麟)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宝才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