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72小时”之后,期待更多生命奇迹
23日8时2分,四川省芦山“4·20”强烈地震走到一个新的节点——“黄金72小时”期限。72小时后,灾区群众最缺什么,伤者如何妥善医治,如何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应成为救援工作的重点。
王俊禄
23日8时2分,四川省芦山“4·20”强烈地震走到一个新的节点——“黄金72小时”期限。按照国际惯例,地震之后72小时是黄金救援期,一般来说,被困人员第一天的存活率为90%,第二天的存活率为50%—60%,第三天的存活率为20%—30%。一旦超过72小时,只能期待奇迹。
然而72小时过后并不意味生命的死限,有更多的经验告诉我们,与自然灾害抗争的生命奇迹时常存在。汶川地震中,依靠10斤大米,绵竹8名工人在深山里凑合着野菜抗争16天;80岁瘫痪老人被困废墟266小时获救。多一次敲门,多一声呼唤,多挖一方土石,都将增加伤者透气、苏醒和再生的机会。“黄金72小时”已至,但救援依然在继续,竭尽所能,争时间、抢速度,我们不抛弃不放弃,只为一线生机。相信生命奇迹,是对逝者的尊重,对生者的希望,对亲人的告慰。
当然我们同时也要做好伤者医治、群众安置等工作。截至22日18时,芦山“4·20”强烈地震已造成192人死亡,23人失踪,11470人受伤,其中重伤968人。中央财政紧急拨付应急救灾综合补助10亿元,用于灾区抢险救灾、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和生活救济、地震受伤人员医疗救治、遇难人员家属抚慰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应急抢修等。各地纷纷捐款捐物,派出应急救援队,开展各种形式的援助。这些都让灾区群众感受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温暖。72小时后,灾区群众最缺什么,伤者如何妥善医治,如何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应成为救援工作的重点。
此外,我们还要适时开展灾后重建、心理干预。地震过去72小时,生命依然坚强,生活依然继续。地震摧毁了家园,我们选择在废墟上绽放生命的花朵。在恢复重建的过程中,要积极借鉴汶川地震重建的经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提高基础设施的建筑质量和抗风险能力。此外,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的一项调查表明,80%灾民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甚至救援人员、志愿者、新闻记者等在一个时期内,都会成为“心理难民”。许多人灾后的心理疾患具有较长的间歇期,需要长期观察与关注。此时,抚平伤痕的专业心理咨询师就尤为重要。
守望就是力量,从不轻言放弃。“后72小时”中,我们应当有更周密的部署,更理性的救灾,更有力的援建。期待更多生命奇迹从芦山、从雅安传来。(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责任编辑:杨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