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的沂蒙精神

2013年08月19日 15:37作者:丁凤云来源:学习时报

习近平主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从历时性的角度看,沂蒙精神是新时期中国精神的重要渊源;从共时性的角度看,沂蒙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沂蒙精神的人民性在战争年代的核心理念是:革命的胜利是为了人民,革命的胜利要依靠人民。

  习近平主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个“中国精神”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要素:一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二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总结,是对未来的展望,也是对走向未来的一代人传递的精神火把,更是一个民族永生的爱国主义时代精神,也必将为中国梦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正能量。

  沂蒙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沂蒙精神秉承优秀的红色文化的精髓,根植于山东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沃土,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开放兼容的理论特质和强大的实践功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沂蒙精神所蕴涵的“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中国精神的应有之义。从历时性的角度看,沂蒙精神是新时期中国精神的重要渊源;从共时性的角度看,沂蒙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沂蒙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抗日战争时期,沂蒙军民以血肉之躯,创建了沂蒙抗日根据地。数百万优秀的沂蒙儿女为挽救民族危亡,以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悲壮的斗争。沂蒙人民用鲜血和生命支持了战争,涌现出了数不清的“沂蒙母亲”“沂蒙红嫂”“沂蒙姐妹”,创造了数不清的“抗日楷模村”。解放战争时期,沂蒙人民踊跃参军,拥军支前,“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只要我们的部队出现,只要是前线的需要,只要是政府和党组织下达的支前任务,不管困难多大、任务多急、时间多紧,沂蒙人民从来不说半个“不”字,从来没有半句怨言,总是竭尽全力保证部队的需要,保证前线的供给。沂蒙人民用红薯、煎饼、小米养育了几十万人民军队,为人民战争的胜利献出了自己的热血和青春。沂蒙人民所展示的崇高品格和博大胸怀,正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

  第二,沂蒙精神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改革创新”是新时期沂蒙人的精神品格,与沂蒙精神中的“开拓奋进”有着一致的内涵。沂蒙精神能够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始终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就在于它不安于现状、不墨守成规,而是始终立足于时代发展的前列。改革是新时期沂蒙精神的动力之源,创新是新时期沂蒙精神的活力之源。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沂蒙人民凭着奋发进取、改革创新的韧性,一举摘掉了贫困地区的帽子,在全国十八个连片贫困地区中率先实现整体脱贫,在革命老区首先崛起了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沂蒙精神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统一起来,走出了一条改革创新的成功之路,并使沂蒙精神完成了从革命战争年代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代的嬗变,实现了沂蒙精神的新飞跃。

  沂蒙精神的根本特征是人民性。人民性是沂蒙精神的本质特征。沂蒙精神与其他红色革命精神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其创生主体的人民性。一种革命精神的产生离不开必备的思想基础、阶级基础、文化基础和特定的历史环境等因素。中国红色精神都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没有党的领导,没有革命群众的参与,没有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与和平时期战天斗地的艰苦环境,是不可能产生出革命精神的。但是,革命精神的创生也有主体和客体之分。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的创生主体是党中央和人民军队,而沂蒙精神的创生主体却是沂蒙人民群众。这是沂蒙精神与其他红色精神最显著的区别。

  沂蒙精神的人民性在战争年代的核心理念是:革命的胜利是为了人民,革命的胜利要依靠人民。在战争年代,沂蒙根据地的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这些行为深深地感染教育了沂蒙民众。沂蒙人民则踊跃参军,拥军支前。沂蒙根据地420万人口,就有20万人参军,120万人支前,为新中国的建立和人民的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勋。沂蒙精神在现阶段的核心理念是:建设的成果是为了人民,建设的成果要依靠人民。沂蒙精神继续升华的必然结果则是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国梦是为了人民,中国梦的实现要依靠人民。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韩康近日在《人民论坛》撰文指出:“中国梦,即百姓梦。中国百姓心脉之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因此,人民性最突出的沂蒙精神是中国梦重要的精神源头。

  沂蒙精神的本质品格是与时俱进。沂蒙精神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同时它又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在实践中产生,又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沂蒙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它是理论的、更是实践的,它源于实践且高于实践。正是这种品格,不断吸收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确保了这一理论的时代性和先进性。沂蒙精神孕育和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完善于改革开放时期,升华于“大美临沂”建设时期。沂蒙精神不断丰富、与时俱进,指导沂蒙人民走出了一条走向富裕的成功之路。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伤痕累累、挂满功勋章的沂蒙人民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而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着苦干实干的创业精神,彻底改变了老区贫穷落后的面貌,率先在全国十八个连片扶贫地区中整体脱贫,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新跨越,迎来了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最快最好的历史新时期。2011年,在连续三年获得第一名的基础上,临沂市以地级市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成为全国革命老区中的第一个“全国文明城市”。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对全国294个城市进行幸福指数调查,临沂市民幸福指数排名第二。沂蒙精神的“与时俱进”获得了丰厚的物质回报和精神回报。因此,就“与时俱进”的特性和时代价值功效而言,沂蒙精神也是中国梦重要的精神源头。

  (作者系中共山东省临沂大学党委书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