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亮剑洋奶粉低头 舶来品凭啥中国最贵
” Victor Luis称,在中国及其他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市场中,Coach产品的售价大概只有欧洲传统奢侈品价格的一半,“我们的定价基准点比欧洲奢侈品品牌低”。“降关税是不会带来奢侈品降价的,奢侈品高价的根源是进口商掌握定价权,中国本土企业没有奢侈品牌,只能听人家的。
2013年7月4日 漫画:接招!发展改革委7月2日说已掌握部分“洋奶粉”企业违法证据,这意味着在国内大行其道的洋奶粉将接受《反垄断法》的“洗礼”。然而,危害消费者利益的市场行为易监管,“被垄断”的消费者信心如
十大外国地摊货中国摇身变奢侈品(组图)
资料图。
新华网上海7月5日电 (记者周琳、魏宗凯)?国家发改委向涉嫌价格操作的“洋奶粉”企业开刀,洋奶粉价格应声下降。3日,惠氏公开宣布降价细则,单品最高降幅达20%,洋奶粉在中国终于摘下价格全球最高的“桂冠”。
专家认为,洋品牌在我国随心“耍横”、任意涨价的背后,暴露出我国法律制度的不够完善、惩戒靠约谈的尴尬现状也亟待改变。
发改委“亮剑” 洋奶粉应声“低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日证实,正在对包括多美滋、美赞臣、惠氏、雅培、富仕兰(美素佳儿)等多家奶粉企业进行价格反垄断调查。
发改委相关人士介绍,一些涉案奶粉企业对不遵守其规定价格销售奶粉的经销商,或直接罚款,或扣除返利、停止供货,涉案公司还告知员工这样的行为违反反垄断法,“要谨慎操作,不要书面沟通”。这些行为抬高了奶粉的价格,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东方艾格数据显示,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洋品牌奶粉就进入集中涨价期,三年间就有四次集中调价,包括美赞臣、雅培、多美滋、雀巢、惠氏、明治、美素等品牌在内的洋奶粉,每次提价幅度均在10%左右。
乳业专家宋亮说,信心的缺失让消费者摒弃了国产奶粉,也产生了“盲目迷信进口奶粉”和“价格越贵等于品质越高”两大误区。绝对的话语权和市场份额优势让进口品牌“达成默契”“轮流坐庄”,每年哄抬奶粉价格,让消费者承受更高负担。
曾有数据统计,我国婴幼儿奶粉市场销售额高达每年500亿元,其中洋奶粉占据六成份额。如果按照每个洋品牌均依靠话语权溢价一成计算,这就意味着,2011年至今三年来,洋品牌轻松从中国消费者身上多赚走了近百亿元。
监管部门强硬的态度,让一些奶粉企业“应声低头”。3日,来自美国的品牌惠氏发布公告称,公司通过自查发现在经营活动中涉嫌对经销商和零售商进行价格控制,将立刻开展平均降幅11%的降价活动,单品降幅高达20%。截至目前,惠氏是唯一公开承认“涉嫌价格控制”的洋品牌。
借“洋外衣”就涨价 中国人是“冤大头”吗?
昂贵的绝不仅仅是奶粉。一款雅诗兰黛的眼霜15毫升官方售价540元,而其在美国亚马逊上的售价仅为300元出头;一条博柏利(Burberry)的领带,在英国售价仅800元,而其在国内的售价为1900元;一款在国内售价六千元以上的路易斯·威登皮包,国外售价仅4000多元,价差接近三成。很多进口食品也是被称为国外的“路边摊”,进入中国后就成为“奢侈品”。
曾有人将奢侈品、化妆品价格的昂贵归罪于国内的“关税”太高。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税务教研组组长汪蔚青说,税制只是导致价格昂贵的原因之一,但绝非主因。“我国奶粉价格‘全球最高’,而新西兰进口奶粉到我国是免税的。”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奢侈品中,不乏“中国制造”。有消费者就笑言,中国低廉的生产成本更是吸引了不少洋品牌加入“中国制造”的大军,可这些成本仅几百元的“中国制造”在转了一个圈回到中国后,就身价百倍。
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认为,国外产品对中国市场人为地造成产品数量垄断、技术垄断,实行饥饿营销,维持高价谋求暴利,和我国法律不够完善有很大关系。在我国价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多部法律中,都没有对反暴利做出明确规定,对市场定价缺乏约束。
打破“凡勃伦效应” 向操纵价格说“不”
三星、LG等6家境外企业因液晶面板价格垄断被罚3.53亿元,是发改委对外企开出的首例罚单。如今发改委向洋奶粉“开刀”,下一个“天价”罚单会向谁开出?
上海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汪亮说,之所以存在内外价格有天壤之别的现象,与我国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有关。价格法规定经营者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牟取暴利,但却缺乏细则。应修改价格法或者出台反暴利法,对企业的合理利润空间作出明确规定。同时有效监督企业涨价行为,当企业涨价超出一定额度,需要出示相关票据、账单。
“应当有法可依、违法必究,而不是通过发改委约谈的方式来解决,可以借鉴其他一些国家的有效做法,根据企业成本及合理利润,设置价格区间,对于涉嫌操纵价格的或牟取暴利的,予以严厉惩处。”汪亮说。
在欧美,部分婴幼儿奶粉被认为是特殊群体的生活必需品,一直是政府补贴的对象。宋亮说,欧美日韩等国会通过一些措施保证奶粉价格平稳,或采取成本加一定的利润空间来限制价格。
张晖明认为,无论是物价检查部门从反暴利定价行为,还是工商部门从规范市场秩序行为,都应参与进去,对涉嫌价格操纵的企业给予查处和重罚。
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曾提出著名的“凡勃伦效应”,即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畅销,反映人们挥霍性消费的心理愿望。专家认为,消费者也不应唯“价格”论,而是应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品牌。
像Coach这样的国外二线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后摇身变为奢侈品的并不鲜见。网友列出的十大“伪奢侈品”中,Coach首当其冲,还包括GAP、LEVIS等。这些国外的大众品牌,为什么能在中国卖出高价,变身奢侈品受到热烈追捧呢?
时尚海外评论员微博热议:
在国外大众平民化的品牌(这里就不一一对号入座了),一入国内,就被披上光鲜亮丽的外衣,被人们奉为品味的代表,身份的象征,被标签上小资、高端。殊不知国外最普通的人也能消费,说到底,到底什么是品味,什么是时尚,不深究其文化,仅仅是跟风,也只不过是个皮毛而已。
“我在美国的时候从来不觉得Coach是高级皮包,在国外它就是中高档的大众消费品,在国内却卖得那么贵。”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部副主任赵萍对记者表示。
进入北京大望路新光天地一楼,高档化妆品的香味扑面而来,进口奢侈品品牌专柜和专卖店林立。被称为国外大众消费品的Coach专卖店就设在新光天地一楼的一个拐角处附近,对面一排是FENDI和CHANEL等品牌的专卖店,Coach旁边则是DIOR化妆品专柜。
“里面那些包有的可以打七折,这个包不打折,因为是今年的新款。”Coach的店员指着一款标价为10500元人民币花蟒蛇纹的手提包告诉记者。而在Coach的英文官网上,这款包的售价为1000美元(约合人民币6456元),比国内便宜近40%。
据Coach的店员介绍,国内专卖店的售价与Coach中国官网标注的价格完全一致。记者查阅Coach官网发现一款压花鳄鱼纹手提包在中国官网上标注的价格为6950元人民币,在英文官网上价格则为598美元(约合人民币3861元);另外一款红色真皮翻盖手提包的价格在中国官网是3800元人民币,在英文官网上仅为298美元(约合人民币1924元),国内外差价近50%。
在Coach中国官网新到产品一项中,价格最低的一款手提包标价为3800元人民币,在英文网站上,价格最低的手提包售价仅为128美元(约合人民币826元),这样的价格水平在国内仅能称得上是中高档消费品。
一直以来,外界对Coach是否是奢侈品都存在争议,在上世纪90年代,Coach提出“大众奢侈品”的概念,将产品价格定位为LV、PRADA等欧洲奢侈品牌的一半左右。但近年来Coach在中国市场的价格表现及其营销方式已成为诸多中国消费者眼中的奢侈品,其在国外的情况却并非如此,依然是中高档的大众消费品品牌。
Coach称中国市场运营费用高所以价格理应变高
对价格差异问题,Coach发言人、Coach国际部零售业务总裁Victor Luis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国外名牌存在价格差异是中国市场上的普遍现象。事实上,导致价格差异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交通运输费、市场营销开支、门店开张的开支及门店运营费用等都是导致Coach产品在中美两地售价不一致的因素。加之,“我们在美国已有70年的历史,Coach在当地市场上是首屈一指的第一品牌,所以具有规模效益,然而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市场中,我们尚未具备这些优势。”
Victor Luis称,在中国及其他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市场中,Coach产品的售价大概只有欧洲传统奢侈品价格的一半,“我们的定价基准点比欧洲奢侈品品牌低”。
网友列出十大“伪奢侈品”
1.COACH 网友辣评:别以为长得像LV就高档了
2.Calvin Klein Underwear 网友辣评:CK在国外没啥了不起
3.GAP 网友辣评:这就是美国班尼路
4.MANGO/MNG 网友辣评:H&M升级版
5.LEVI'S/LEE/ADIDAS ORIGINAL 网友辣评:这三个牌子都是超市货
6.Y-3 网友辣评:拉上大牌设计师你同样难高贵
“很多进口品牌在国外其实很便宜,三五十美元就能买一件T恤,但在国内却差不多要上千元。GAP在国外就是大众消费品,20岁左右的年轻人是它的目标人群,国外年轻人也没什么钱,所以这不可能是高端牌子,但在国内GAP就整得挺高端。”
7.Vero Moda/ONLY/Jack&Jones 网友辣评:四线城市超市档次
8.Swarovski Crystal 网友辣评:施华洛世奇水晶虽然纯净,却是人工的,能好得到哪去
“这些牌子在美国属于大众品牌,中国人到美国一般都买好几个带回去,美国的价格比中国要便宜50%左右。”一位在纽约留学的中国学生说。
卖得贵就是奢侈品?国人为何狂热追捧
那么这些国外二线品牌进入中国后为什么能够顺利披上奢侈品的外衣,并有大量中国消费者愿意为此埋单呢?
“国内消费者对外国名牌的认知存在局限性,对品牌口碑、品牌定位缺乏相应的了解,很多只是追随潮流,在这种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就有可能把国外的一些二三线的品牌错当成知名的奢侈品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奢侈品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周婷表示。
她认为,由于汇率、关税以及运输成本等额外因素的附加,使得这些品牌在国内售价高于外国。面对这样的售价,国内的消费者很自然认为价格高,买不起的就是奢侈品。
周婷同时承认,这些品牌之所以进入中国后能晋级成为一线奢侈品也在于优越的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以及品牌传达的某种精神和部分国内的消费者达成了一致。“高价格,再加上商品品质优越这些因素使这些品牌在中国有市场。”
周婷称,这些品牌在其本国与中国的地位,两者虽有可比性,但是由于面对的消费者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不同,以及消费者的行为特征不同,在两个国家表现出差异的市场表现也属正常。
国产奢侈品缺位本土品牌处于起步阶段
2010年中国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已达到107亿美元,占全球份额的1/4,仅次于日本,成为奢侈品消费第二大国。在国外二线品牌以奢侈品的身份活跃在中国市场上的时候,中国本土企业只能尴尬地看着他们分食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
“降关税是不会带来奢侈品降价的,奢侈品高价的根源是进口商掌握定价权,中国本土企业没有奢侈品牌,只能听人家的。”一位从事免税业务的人士对记者表示。
“目前也已出现了一批致力于发展奢侈品的企业人士和优秀的设计师,比如邓永锵的上海滩、郭培的玫瑰坊等;也有一些不错的奢侈品,比如国酒茅台、珠宝老凤祥、周大福、顶级的大红袍茶叶等,但这些奢侈品并没有发展成真正的奢侈品品牌,其品牌线辐射多层次的人群,并不是专门针对奢侈消费人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奢侈品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周婷认为,中国本土的奢侈品品牌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
“奢侈品品牌必须植根于文化的土壤,比如法国葡萄酒传递着法国人的浪漫,瑞士的手表代表了其精准精益求精的精神。本土奢侈品要想发展,同样必须植根于我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周婷认为中国不缺乏孕育本土奢侈品牌的文化土壤,五千年的传统历史中国元素如何融入品牌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本土奢侈品的成长需要一个长期沉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国外奢侈品牌的进入,为我们本土奢侈品牌的成长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和发展。”除此之外,周婷表示,品牌定位LOGO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都需要反复经过市场的检验。
责任编辑: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