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传声:张承雨书法艺术赏析

2013年06月26日 14:13作者:朱传声来源:大众网书画频道

书法欣赏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可一概而论,但书法欣赏仍有其基本规律可循,欣赏书法是书法在人脑中“再创作”的过程,因此,必先“识形”,次而“赏质”,再而“寄情”,三步逐行,渐入佳境。

  书法欣赏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可一概而论,但书法欣赏仍有其基本规律可循,欣赏书法是书法在人脑中“再创作”的过程,因此,必先“识形”,次而“赏质”,再而“寄情”,三步逐行,渐入佳境。

  初识张承雨先生书法,就被其厚实的书法基础,厚重的笔法,苍劲的力量感以及他朴实的为人所打动,近年来随着与之交往加深,愈感弥深。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刘熙载语)。书法的目的是“畅寄幽情”。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人的精神,人的气质的一种抽象体现与表露。欣赏书法不仅仅是看功力的深厚,看点画、章法的精巧,而是要看作者的精神、胸襟、气质修养。因此,欣赏书法的最高境界是通过书法作品与书法家“对话,交流”。而赏得此境需要赏者“见智”、“见性”,悟得书法之“出法”、“意境”、“气质”之妙理。

  卓越的书法家总是善于在严格的法度之中自由驰骋并施展其创造才能。是为出法。因此,他们往往任情姿性,纵笔所如,使人看出他们的“无拘无束”,而又不流于“荒诞狂怪”;既有“先圣”的遗风,又有自己的“圣地”,即所谓“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放豪之外”。

  好的书法还要有意境。书法的意境是指于书法作品中流露出的精神内涵,则在生动的气韵、飞扬的神采以及空间余白所构成的幽深而旷远的意象。这就是书法富于韵致,并且交织着生命节奏的意境。

  气质也是书法作品不可或缺的。常言道,“书为心画”,“字如其人”。书法是书法家抒情达意的特殊语言。如同作家之文,诗人之诗,歌者之声。因此,有独立性、创造精神的人,其书往往风格独具;性情豪爽英迈之人,其书往往气度恢宏;志行高洁者,其书往往清气飘洒;心情恬淡者,其书往往气静端庄、淡泊旷达;从张承雨先生的书法中,我们恰恰看到了这些令人心旷神怡的特点。

  点画线条的力量感是线条美的要素之一。它是一种比喻,指点画线条在人心中唤起的力的感觉。早在汉代,蔡邕《九势》就对点画线条作出了专门的研究,他指出“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点画势尽,力收之”。要求点画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终,便于展示力度。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强调藏头护尾,不露圭角,并不是说可以忽略中间行笔。中间行笔必须取涩势中锋,以使点画线条浑圆淳和,温而不柔,力含其中。但是,点画线条的起止并非都是深藏圭角不露锋芒的大篆、小篆均须藏锋。书法中往往根据需要藏露结合,尤其在行草书中,千变万化。欣赏时,既要注意起止的承接和呼应,又要注意中段是否浮滑轻薄。在张承雨先生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他的追求,看到了不断的进步。作品在庄重、大气、极具力量感的同时又不失赏心悦目。

  书法还要讲究节奏感,节奏本指音乐中音符有规律的高低、强弱、长短的变化。书法由于在创作过程中运笔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产生了轻重、粗细、长短、大小等不同形态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使书法的点画线条产生了节奏。汉字的笔画长短、大小不等,更加强了书法中点画线条的节奏感。  

  神采本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采。书法中的神采是指点画线条及其结构组合中透出的精神、格调、气质、情趣和意味的统称。“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说明神采高于“形质”点画线条及其结构布局的形态和外观,形质是神采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书法艺术神采的实质是点画线条及其空间组合的总体和谐。追求神采,抒写性灵始终是书法家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

  书法中神采的获得,一方面依赖于创作技巧的精熟,这是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只有创作心态恬淡自如,创作中心手双畅,物我两忘,才能写出真情至性,融进自己的知识修养和审美趣味。

  张承雨先生的书法则恰如其人,他人品质朴,秀外慧中,待人真诚。多年来孜孜不倦,攻二王,近年颇得米芾神韵。观他的书法,既有献之书法特色的放肆豪放,又有羲之先生的纤劲清媚。尤其是在近年的创作中,张承雨先生的书法更是体现了笔法端劲,字画神逸,笔画沉着劲力,纵横超轶。

  笔者与张承雨先生交往中,每每为他的真诚质朴打动,为他的书法作品打动,也为他的勤奋进步欣喜,特赋诗作一首以赞之。

  读张承雨书法有感

  笔锋逥转劲苍松,二王风骨没其中。

  更有米芾风韵在,挥洒清气写人生。

  

  

  

  祝愿张承雨先生的书法艺术如陈年美酒愈久弥香,祝愿先生的事业蒸蒸日上!

  

  

  

  二〇一三年六月十三日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艳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