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过去与未来的梦想交汇点上

2013年04月28日 07:53作者:来源:大众日报

改革,首先要改政府自己,这不啻于革自己的命。有没有阻力?肯定会有阻力,这就需要我们的领导层有担当、有智慧、有胆量、有勇气。

站在过去与未来的梦想交汇点上

——访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谢春涛教授

 
 
◎导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分别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三句话来形容中华民族追寻中国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站在过去与未来的梦想交汇点上,我们要用一种历史的眼光来审视“中国梦”之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更要以不屈不挠的苦干、实干精神来一步步实现中国梦。为此,我们专访谢春涛教授,就这一话题进行了探讨。

  谢春涛,现任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被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聘为客座教授或特约研究员,是中组部确定的中央联系的专家和中宣部确定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四个一批”人才。著有《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等书。

      近代史以来的不变主题 

  本版编辑:习近平总书记是在去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您能否谈一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梦想在中国近代史上究竟有着怎样的地位和价值?

  谢春涛: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产生的。近代之前,中华民族的历史可以说十分辉煌,我们的国力曾非常强盛,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各方面长期位于世界前列。但是后来中国人落伍了,特别是1840年以后,不光落在别人后头,而且老受别人的欺辱。几乎所有的西方列强以及日本都侵略过我们这个民族,一次次侵略战争伴随的往往都是割地赔款,尤其是中国是以八国联军占领首都北京的这种巨大民族耻辱进入20世纪的。所以,从1840年开始,中国的仁人志士就开始有一个中国梦,那就是中华民族能重新振兴起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一些阶级包括它们的政党都作出了努力。农民阶级有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有百日维新和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可以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但辛亥革命并没有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封建主义的土地制度也基本上没有受到触动。不久,政权落到了北洋军阀手里,而北洋军阀的背后则是帝国主义。最终,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任务落到了中国共产党头上。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花了28年时间,领导人民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实现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标志就是新中国的成立。

  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相当于完成了梦想实现的第一步,也为接下来的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目标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建国后到改革开放以前,实现国家富强是那一代中国人的梦想。综观这段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是具有决定意义的,这些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中国梦,这一段虽然有曲折,有弯路,付出了代价,但总的来讲,也是进了一大步。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入到一个近代以来最长的历史繁荣期。这30多年来,我们的政治社会基本稳定,经济连续超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如果没有大的意外的话,我相信这个繁荣期还是会不断延续下去的,而中国人也将继续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开拓奋进、越走越远。

 

    中国梦有起点但没有终点 

  本版编辑: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请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信心来自哪里?

  谢春涛:首先,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的历史来看,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但是都走过来了,各种风险考验也都经受住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相继带领人民取得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建立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基础,以及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成就。这个党既然过去有能力取得这么多成就,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将继续领导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下一个阶段的目标,甚至再往前的目标上不断前进。

  其次,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三个方面的自信。这种自信并不是盲目的,而是来自这30多年来的实践。道路决定命运,这条路给中国带来了发展,带来了国家的强盛,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我们认准了这条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根据不断发展的实际和中国国情,逐步创立起了一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因此马克思主义在我们这里始终是管用的,没有过时和僵化的。建国初我们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些制度在当时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但后来逐渐显现出了一些弊端,比如说单一公有制、单一计划经济造成的活力不足等。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不断地体制改革,我们的制度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表现出强大的生机活力。30多年来中国发展取得的成就,让我们有理由对这三个方面产生自信,同时也有理由对实现下一步、再下一步的奋斗目标产生自信。

  再次,中国梦不仅仅是我们领导层的梦,也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梦,而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梦,甚至是整个中华民族成员的梦。我们这个民族有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有一以贯之的、从来没有断线的爱国主义精神传统,今天无论是在大陆的中国人,还是港澳台的中国人,还是海外的华侨华人,大家都希望我们这个国家真正统一起来,希望这个民族真正实现复兴。所以在这一点上,中国梦有着很强的包容性,能够把整个民族都凝聚起来。这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13多亿人凝聚成一种力量,其实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本版编辑:实现“中国梦”有两个非常具体的指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请问达到这两个指标是否就意味着实现中国梦了?

  谢春涛:我理解的中国梦,是有起点的,但是没有终点,中国梦这个梦可以一直做下去。因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一内涵是永远可以延续下去的,它的外延也是无限宽广、没有止境的。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都是很高远和宏大的命题,作为执政党来讲,在描绘未来发展蓝图和愿景的同时,也要进行具体的规划和确立阶段性目标。这种规划不能太过久远,如果过于久远,比如100年,200年,恐怕一没必要,再者对今天的人来说也太过虚无缥缈,看不见摸不着,不可能成为前进的动力。中国梦的近期规划是两个阶段性目标,也就是所谓的“两个一百年”目标。这两个目标离现在有一定的时间距离,但又不是太远,我们今天的人是可以设想、可以看到它们实现的,而且这两个阶段相对来说前一个已经比较“实”了,因此有具体的数字。而后一个阶段,离现在相对来说还比较远,因此仍然是一个比较“虚”的概念,也没有具体的数字目标。这里面有规划科学性的考虑,比如我们的发展规划,基本上是5年一个周期,因为现实世界千变万化,几年之前谁都不会想到2008年金融危机会爆发,欧债危机会那么严重,因此五年的规划还是比较可行的,10年20年的预测也可以,但更长时间就没必要了。另外,阶段性目标对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来说意义更重要。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虽然每个人的梦都不一样,千差万别,但却不外乎是更好的生活、民生保障、衣食住行等非常实在的东西。因此,中国梦作为一个愿景,必须得让老百姓看到梦在哪里,5年的目标是什么,10年的目标又是什么,这些目标经过努力是完全能够实现的,而这些目标本身又是比较有吸引力、号召力、凝聚力的。只有这样,中国梦才能真正成为激发人们努力奋斗的动力。随着一个个阶段性目标的实现,中国梦也才能在一代代人的奋斗中不断被实现。

 

    以改革破除“拦路虎” 

  本版编辑:“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梦想越接近实现,需要面对的困难和挑战就会越多、越严峻。我们应该以怎样的作风和努力来促成“中国梦”实现呢?

  谢春涛:一方面,我们应该为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前所未有地近这一现实感到骄傲和自豪,对我们所走的道路充满自信,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对所面临的危险、困难保有忧患意识。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首先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一直强调不争论,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后来江泽民、胡锦涛又讲发展是第一要务,而发展当然是靠干出来的,而不是喊出来的。我们今天面临的诸多困难,坐而论道解决不了,搞形式主义那套东西更不管用,而必须拿出实干的劲头和作风,一点点地往前推进,一个个地去解决、去克服。十八大以来,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在这方面已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文风来看,不管是习近平总书记还是李克强总理,他们的每次讲话不管多重要,都不是长篇大论,而是非常短小精悍;讲得内容也很实在,基本上老百姓都听得明白,甚至就是老百姓自己的话,非常亲切鲜活。在作风方面,出台了八项规定,每一条都很具体,都可以对照着去做,且屡次强调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再比如说反腐,新一届领导集体作了前所未有的强调,包括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里,这就需要一系列制度的设计,而不管是摸着石头过河也好,顶层设计也好,这些都需要踏踏实实地去做。从新一届领导集体履职以来的实干作风来看,相信约束限制权力的后续措施会很快出台。

  本版编辑:当前,我国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出来,腐败问题、行政效率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都成为阻碍“中国梦”实现的“绊脚石”、“拦路虎”。我们应该如何破除这些发展中的障碍呢?

  谢春涛:未来的发展,改革是最大红利。经过30多年的改革后,好改的、容易改的都改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全是“难啃的硬骨头”。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往往会触及重大利益调整,因此推进改革既要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要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通过全面深化、稳步推进的改革,来不断地为实现“中国梦”扫清障碍。

  改革,首先要改政府自己,这不啻于革自己的命。有没有阻力?肯定会有阻力,这就需要我们的领导层有担当、有智慧、有胆量、有勇气。以大部制改革为例,从十八大提出到两会出台,在很短时间内就作出了一些在人们看起来力度很大的决策,甚至很多人过去觉得碰不得的铁老大铁道部也被撤销,这就表明我们的领导层对改革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想法。再比如废除不应有的审批权,具体数字都公布出来了,本届政府内就要做到。此外还有严格控制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县级以上政府三公消费公布等,这些都表明了中央改革的态度和决心。只有在党和政府对自身进行改革的基础上,才能为每一个公民人生出彩、放飞梦想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一个梦想成真的机会,否则老百姓的梦可能真得就只是一个梦。对于改革中可能遇到的阻力和困难,我抱有乐观的态度。为什么?因为这些问题已经积累很长时间了。一个问题,如果大家都已经看清楚了,都觉得该解决了,那么就会形成改革的共识和合力,这个问题离解决也就不远了。就像此前的酒驾,当绝大多数人都觉得它是一个问题的时候,它就被解决了。另外,党心民意都是希望国家好的,国家好人民才能好,而只有党好、政府好国家才能好,对于改革来说,这既是一种巨大的压力,也可以说是一种强大的动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余梁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