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实施乡村文明行动工作情况汇报
自2011年全省乡村文明行动启动以来,枣庄市高度重视,把实施乡村文明行动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真抓实干,强力推动,2012年,滕州市、市中区被评为首批乡村文明行动省级示范市(区),5个乡镇被评为首批乡村文明行动省级示范乡镇,2个村被确定为省级“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示范点,今年有3个镇、8个村列入全省“百镇千村”建设示范工程。到2013年底,全市将有656个村达到示范村标准,918个村达到达标村标准,占全部行政村的75%。
枣庄市实施乡村文明行动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枣庄市委宣传部 枣庄市文明办
自2011年全省乡村文明行动启动以来,枣庄市高度重视,把实施乡村文明行动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真抓实干,强力推动,2012年,滕州市、市中区被评为首批乡村文明行动省级示范市(区),5个乡镇被评为首批乡村文明行动省级示范乡镇,2个村被确定为省级“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示范点,今年有3个镇、8个村列入全省“百镇千村”建设示范工程。到2013年底,全市将有656个村达到示范村标准,918个村达到达标村标准,占全部行政村的75%。
一、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为根本,夯实乡村文明行动基础。实施乡村文明行动需要多方齐心聚力和持续推进。为此,我市以机制做保障,靠制度去推进,让这项工作始终充满生机活力。建立了组织协调机制,市、区两级分别成立乡村文明行动领导小组,所有乡镇全部建立工作站,明确专人负责,特别是在村级层面由“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或下派干部担任指导员,具体负责业务指导和工作推进。建立了责任落实机制,把52项具体工作细化分解到46个市直部门,目标任务落实到岗到人,每年年初,市里对当年拟完成乡村文明行动任务村进行明确,建立村指导员花名册并进行培训,同时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加强日常管理。建立了督导检查机制,把乡村文明行动列为市委、市政府重点督查工作,采取定期督查、专项督查、现场调度、专题调研和召开动员会、推进会、调度会、现场会等方式,分别对区市、乡镇、村工作情况进行督查通报,使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尽快得到解决和加强。建立了考核奖励机制,把乡村文明行动纳入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任期目标和考核评价体系,分别占区市千分考核中的25分、市直单位百分考核中的6分。市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资金300万元,对考核优秀的示范镇村年终分别奖补10万元和2万元。
二、以深入宣传发动为重点,营造浓厚活动氛围。为引导广大基层群众全面了解乡村文明行动目的意义,充分展示党委政府关心支持农村发展的举措成效,进一步提升乡村文明行动的社会影响力和群众参与度,我们狠抓舆论宣传和氛围营造。专门研究制定了宣传方案,指导市内各级新闻媒体统一开设专题专栏,对乡村文明行动重点工作、薄弱环节、进展成效等全程跟踪报道,大力宣传创建过程中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曝光工作不力的单位。开展区市委书记和区市长电视专访,让他们在镜头前逐一谈认识、表态度、定目标、讲措施。五区一市均设立了大型户外宣传广告,全部创建村利用文化大院、宣传栏、文明一条街等阵地,进行乡村文明行动标识、主题用语宣传推介,有效地推动了乡村文明行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今年,在交通要道、旅游大道沿线,重点打造了“乡村文明家园”示范片区,借助新闻媒体进行典型推广,让镇村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三、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优化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长期以来,农村生活垃圾污染严重、环境脏乱差现象,是基层群众意见最大、反映最为强烈的突出问题。为此,我市将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文明行动的一项重点内容,研究制定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意见,市长与各区市主要负责人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考核重要内容,明确一名市委常委帮包一个区市,今明两年市财政投入8000万元专项资金,并从明年开始把城乡环卫专项资金列入预算,建立长效保洁机制。目前,全市已覆盖三分之二镇村,明年上半年实现全覆盖。其中,滕州市累计投资1.2亿元,21个镇街全部成立了环卫机构,覆盖率达100%,打造了“村收集、市镇转运、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和垃圾运输委托管理的滕州模式。峄城区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突出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和饮用水源地保护,构建了“户收集、村分类、镇中转、区处理”的垃圾一体化处置体系。大力推进农村沼气工程建设,与改水、改厨、改厕、改圈相结合,从源头上根治柴草乱堆、粪污乱排现象。全面推进乡村“五化”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共硬化道路826.3万平方米,栽植各类苗木1071.44万株,安装路灯18395盏,开挖整修下水道1911.26公里,清理“三大堆”34057处,农村生产生活面貌焕然一新,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四、以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繁荣发展农村文化生活。大力开展争创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活动,围绕构建城乡“15-2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深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构建了市、区(市)、乡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建、扩建和规范农村文化大院(广场)750个、文化活动室1320个,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覆盖率达到100%。全市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庄户剧团的扶持力度,帮助出点子、搭梯子、给票子,全市已发展庄户剧团500余家,年均演出6500余场,每演出一场均给予相应补助。峄城区财政列支1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庄户剧团发展,还明确了区直企事业单位直接面向庄户剧团的“一对一”扶持任务,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庄户剧团建设,有效拓宽了庄户剧团的资金投入渠道。今年以来,坛山街道徐楼社区艺术团、阴平夕阳红剧团等70多家庄户剧围绕乡村文明创建、四德工程建设、文明新风弘扬组织编排了歌曲《四德工程就是好》、小品《家和孝为先》、京东大鼓《文明行动称民意》等节目50余个,深入全区农村巡回演出100多场,宣传政策、讴歌典型、弘扬道德,为广大群众送去了欢乐、传播了文明,深受老百姓欢迎。
五、以强化农民道德养成为着力点,倡树文明和谐新风尚。坚持立足农村实际,把思想教育和道德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农民明是非、辨善恶、知美丑,进一步内化为自觉行动。结合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和“四德”工程示范县创建活动,在所有创建村开设道德讲堂,月均开讲1次,从孝敬老人、诚实守信、文明有礼等身边小事入手,推动传统美德更加深入人心。全市95%的行政村建立了道德评议会,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重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开设善行义举榜,广泛开展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和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文明户等评选表彰活动,树立道德标杆,激励农民见贤思齐,形成了由个体到群体、由感动钦佩到效仿践行的“滚雪球”效应。滕州市大宗村打造“中华孝心第一村”,对评选出的“好媳妇”披红戴花,敲锣打鼓向娘家报喜,让她们收获社会尊重和赞誉。大力实施“新农村新生活”培训,围绕“乡村文明行动”目标任务,重点开展了村居美化、家庭道德、亲子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娱乐、身心健康6个方面30余项内容的培训教育活动。开展培训活动1600余场次,培训农村干部及妇女群众20万余人。
六、以“城乡文明牵手共建”为抓手,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不断深化“城乡文明牵手共建”活动,组织各级文明单位与农村进行结对帮扶。从宣传教育、发展经济、村容整治、和谐建设、文体活动、科技普及、关爱健康、困难帮扶等方面入手,引导人才、智力、资金等资源流向农村、支持农业、服务农民,实现以城带乡、城乡共建、和谐发展,并将共建情况作为文明单位每年年终复查的重要依据。目前,全市有770个省市文明单位参与结对帮扶活动,扶助资金近9100万元。广泛开展乡村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倡导农民亲帮亲、友帮友、邻帮邻、户帮户,参与关爱孤寡老人、残疾人和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台儿庄区马兰屯镇顿庄村成立了全市首家农村义工组织,将热心公益、乐于奉献农民组织起来,开展打扫卫生、清理垃圾、帮助孤寡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倡树了农村文明和谐新风尚。峄城区古邵镇在全省属率先成立文化志愿者服务队,由退休文艺工作者、农村文化经营户、文艺爱好者等热心文化公益事业的各界人士150余人组成,实施一村一场戏活动,为全镇66个村进行巡回演出。积极发展“留守流动儿童快乐成长活动站”,招募大学生志愿者为留守流动儿童提供心理指导、关爱服务,目前已建立留守流动儿童活动站171个。
责任编辑: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