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仁建
“新常态”是一个具有历史穿透力的战略概念。 “新常态”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议题上的热词,而为其舆情热度新添上一把火的,是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山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盘的思路,切实把握经济新常态的特征,积极适应国家宏观调控的思路、方式和举措,紧密结合实际,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新常态是发展的新动力。从去年开始,山东省委省政府就已经着手营造和融入“新常态”,从降低准入门槛到简政放权,从金融改革到鼓励创新,山东在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释放活力上浓墨重彩,成效日趋显现。例如,省政府已经明确列出了今后全省重点抓好的6个方面简政放权、减少行政许可的工作任务,并根据部门职责细化为30条具体任务,确定了部门分工、具体措施和时限要求。并要求,凡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不设行政审批;凡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的,不设前置审批。这一系列的政策“红利”彰显的是一个政府在服务群众、发展经济、完善法治方面的诚意和决心。
新常态必须树立必胜信心。不难看出,“新常态”下我们面临各种风险和困难: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地方融资平台和影子银行快速扩张所导致的信用违约风险不断提高,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还未建立,人口红利日趋消失的同时就业形势仍然严峻等等。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山东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进入增速换挡、结构调整、改革攻坚的新常态发展阶段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围绕中央提出的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要求,主动作为,勇闯难关,大力提升和发挥出山东的内生创新动力,加快推动山东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着力打造山东经济的“升级版”,加快山东实现全面小康的步伐。
新常态必须书写亮丽民生答卷。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五大任务,也与民生问题有关联。“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意味着居民收入、就业等方面有保障。特别是习总书记视察山东近一年来,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干部群众,牢牢把握山东工作的正确方向,努力在全国发展大局中走到前列。一年来,各地在做好承接和削减自身审批的同时,主动探索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淄博除了推出视频联动审批,还推出工业园区项目不用单独进行有关评估的“区域化评估评审”,聊城推出工商、国税、地税、质检“四证联办”制度,济南市在政务大厅设立项目总受理窗口,实行并联审批“一号通”。截止9月底,全省实际享受所得税优惠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1.5万户,减免所得税额4.61亿元,全省小微企业所得税预缴受惠面为100%;全省享受增值税免税政策的小微企业共1.9万户,占全省小微企业户数的74.97%,累计免征增值税1.64亿元。各地职能部门的审批事项向一个处室集中,审批处室向政务大厅集中,现在全省各市县都建立了政务大厅,实行了工商注册改革“30条”,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减少注册前置审批事项31项。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这篇大文章,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走到前列。
改革未有穷期,改革明日可期。在新常态下,政府财力有限,要想顺应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这就需要我们抓民生工作既要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又要抓住重点,不撒胡椒面,不搞零打碎敲,要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积小胜为大胜,让全省人民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