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将改革 推绩效工资首先要去行政化

2014-03-08 16:41来源:齐鲁晚报
分享到:

“在事业单位逐步推行绩效工资。”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这一表述牵动着数千万事业单位员工的心,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他们每个人的收入情况。业内专家认为,绩效工资改革方向是对的,但还要看具体操作,不能因此伤害到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本报特派记者 李钢 孟敏 3月7日发自北京         

  “在事业单位逐步推行绩效工资。”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这一表述牵动着数千万事业单位员工的心,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他们每个人的收入情况。业内专家认为,绩效工资改革方向是对的,但还要看具体操作,不能因此伤害到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现状:有的月入3000,有的年入20万

  “我们一个月就3000块钱,有的事业单位要六七千。”听了工作报告中有关事业单位推行绩效工资的事,在济南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张女士有些愤愤不平,“都是事业单位,大家工资应该差不多才行吧。”

  “不同的事业单位工资上确实存在差别。”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书长房连泉介绍,从经费来源区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筹自支三类,其工资水平也是各有差异。 

  事实上,事业单位从业人员收入情况确实千差万别,尤其有的单位存在工资外收入项目繁多、比重大的情况,而且以“暗箱”操作为主,分配不够透明。“我们工资虽然不高,但各种补贴加起来,一年总收入也在20多万。”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刘先生向记者透露。

  “就是因为这样的现状,国家开始制定相关条例。”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介绍,2011年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中规定,事业单位执行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组成。事业单位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分配。 

  难题:实行绩效后,积极性反而低了

  “实施绩效工资激发员工积极性,这没错。”全国政协委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顾也力说,该校按照相关部门统一部署,从前两年就开始推行绩效工资,“但是,我们每年的工资总额要上报,发放多少绩效工资有限额。”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教职研究人员的积极性。

  顾也力介绍,作为高校,目前财政投入加学费只能满足办学经费的50%左右,这就需要学校自筹办学资金,以改善教学环境,同时提高教职工的待遇等。但是相关部门规定得很死,“现在教授的收入水平无法与他们的高智力劳动相符合。”

  作为北京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全国政协委员孙铁英也对现在医护人员的收入“颇有微词”。“我这知名专家的号也就14元,”孙铁英说,而挂号费还要与医院“分成”,“一天看那么多病号,那么累,但劳动报酬却那么少。”

  记者采访发现,大部分专家都对不能体现医生劳动价值的挂号费不满,有的专家甚至宁愿少坐诊。 

  “实施绩效工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干好干坏,收入一样’的问题。”竹立家说,但要是绩效改革后,工作人员积极性更不高了,那肯定是方案设计不到位。 

  诊断:事业单位先去行政化,再绩效

  “现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草案)》已经通过,其中就涉及绩效工资。”竹立家介绍,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草案)》。 

  但在竹立家看来,虽然改革的方向已经确定,但关键还要看具体的实施方案,“首先改完之后大家的工资普遍下降,那肯定是不行的。”顾也力也建议,对于教育等特殊性事业单位,应该给予一定的自主权,不能“一刀切”。 

  “单纯地推进绩效工资改革可能很难完全达到目的。”房连泉说,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才能事半功倍。然而,在许多专家看来,近20年来我国的事业单位改革进展并不理想。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毛寿龙也坦言,推行绩效工资,首先应该推行事业单位去行政化改革。“因为现在事业单位的工资实质就是一种行政化,工资是按照级别等确定的。”因此,只有取消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推行绩效工资。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胡玥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