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招工难背后的校企合作

2014-03-06 15:07来源:大众网
分享到:

何为“高端招工”,何又为“实际招工”,这两者的区别性和相同性又在哪,企业实行这两种招工模式又是出何考量?

  关注2014全国两会·大众网系列评论之六
  如何看待招工难背后的校企合作
  作者:周成洋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卞志良,全国政协委员、山东英才学院董事长杨文接受大众网采访,就普遍关注的企业招工难问题,两人分别从企业和高校的角度做了分析。卞志良认为,企业想招到好工人,要走“高端招工”与“实际招工”相结合的路线;杨文则认为,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应由高校买单。(详见大众网全国两会专题)
  何为“高端招工”,何又为“实际招工”,这两者的区别性和相同性又在哪里,企业实行这两种招工模式又是出何考量?
  简而言之,依照字面上的理解,高端比之实际更注重理论和创新性,实际又是企业生产运行之直接手段,就好比是我们行动身子的手脚与思考问题的头脑,两者自都是很重要的。手脚的利索决定了你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规模,但是大脑的的思考却可使企业跳脱原有的生产环境,在例如生产技术、销售思路、生产模式上发生质的改变。
  再换言之,企业若是一辆汽车,“实际招工”就是企业开动起来必须放进油箱的汽油,“高端招工”却能对汽车进行改装再创造,或是整体性能或是汽车造型上能有新的突破。当然了,这样的“改装”安全不违法,建立在高端人才的高质量水平上。
  显然,无论是“高端招工”也好,“实际招工”也罢,都表达了企业对于人才的渴望,只是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各有优势。一般而言,“实际招工”的缺口大、需求强,基本的企业都需要这样的奋斗在一线的人才,与之相对应的职业院校重点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正契合了企业这一用工考虑,因此我们也常发现,职业院校的学生专业实习对口性和实际实习率会高于普通院校的学生。
  但这不意味着很多职业院校的人才最终能够留在企业正式工作,实际招工需要的这批人才能否为企业所用是企业、院校、学生三者互相之间的选择与被选择关系,且和企业与校方在人才培养计划上的同步性息息相关。企业与校方若是在一个共同就业计划下培养学生专业技能,那么学生对于自身择业和自身实践的自信也会越高,企业也更容易接受这些来自职业院校的人才。
  其次,“高端招工”的人才要求与重点院校学术氛围下对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不谋而合。企业与重点院校间签署研究计划协议,可以将大学里被暂放一旁的“人才资源”调动起来为己所用,能够让大学里的研究型人才为企业研发新技术或者提供新策略,间接地变成企业的智囊团,这是一种战略定位和目标选择,因为一些大的企业和公司都能够组建一支自己的专业智库团队。
  如此分析,无论是“高端招工”,还是“实际招工”,其中企业与学校的关系可谓盘根虬错,那么为何还会出现“用工荒”和“大学蹲”的现象?毫无疑问,其中企业与校方的互动性比较贫乏是关键所在,校方与企业之间没有绝对的“买方”与“卖方”,但是就“招工难”这一问题进行考量,企业是买方,学校是卖方。不同的是,企业的选择面不大,学校的选择面却宽于企业,因为中间决定因素的“人才”是自由的、流动的,学校自是回旋的余地多余企业。反观之企业,不仅要跨进学校的这道大门,还要抓住“人才”的心门。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余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