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奇百变的水墨之舞动

2014-09-25 16:21:00来源: 作者:
分享到:

黄侃尝教诲学生说:“读书人当以四海为量,以千载为心。”予以为对于绘事亦当作如是观。书画者,无非藉笔墨以造境;然非具青云之志,超旷之怀,不足以言情;不破万卷,不凌万峰,不足以言境。

黄侃尝教诲学生说:“读书人当以四海为量,以千载为心。”予以为对于绘事亦当作如是观。

书画者,无非藉笔墨以造境;然非具青云之志,超旷之怀,不足以言情;不破万卷,不凌万峰,不足以言境。

笔墨其实就是运笔之法,即墨法在笔法里面,前人论述备矣。无笔法即无墨法,墨因笔而生。至于用水一法,其实也就是用笔之法,前人对此似乎重视不够。迨至清代才开始重视。石涛在《画语录》中所强调的“氤氲”,不外乎是强调笔墨交会后,那种于混沌中放出光明的美感效应。我在创作《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时,便力图在笔墨交会处,达成一种浑黑厚重中的光怪陆离,这种独特的效果,得力于反复施水。

善文者,疏而不漏;不善文者,漏而不疏。此亦柳子厚所谓“漱涤万物,牢笼百态”、刘熙载“当无者尽无,当无者尽有”之意也。

庄子曰:“古之人在混芒之中,与一世而得淡漠焉。”唯具备此种境界,方能“终篇接混茫”。

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予尝谓初学书画者,能用拙,乃得巧;能用柔,方得刚。方者能使之圆,圆者参之以方,斯为妙矣。

书画之道,必先生而熟,即熟而后生。

作画不难于凝重,亦不难于流动,难在既凝重又流动也。

一个真正的画家,必须时时注重“以心观物”,注重艺术作品生成时的微妙体悟和灵性生发,如是方能“生气远出”;那些以点、线、面组构的传统笔墨语言,方能凝聚为具有强大视觉冲击力和高度个性化的艺术文本。

早在元代,就有人对那种“长于形似,短于命意”的绘画提出否定,而在我看来,既然“短于命意”,那么,所谓“形似”是否真的就“似”,也就大成问题。一个好画家必能深究物理,而不为“形似”所缚;不以物观物,而是善于以物悟理,下笔才能微妙入神,工侔造化。不悟此理,不足以言艺事!
取境贵幽深高远,余味曲包,令人有如睹影知竿,方为高妙。  


伏应、映衬、转接、隐现、绾插、疾徐、浓淡、离合诸法,于书画创作中均有取焉。然非浑然无迹,不为妙也。
在我国的绘画传统中,似乎有一种重水墨轻色彩的倾向;其实,水墨与色彩是一回事。张大千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赋予精工艳丽、金碧辉煌的设色北宗画,以南宗浑厚柔和、洒脱自然的内涵。就泼彩而言,并非一定要按大千先生的模式来,当自出机杼,依理而行。彩泼多了,难免艳俗;轻微施法,辄生奇效。我所画的《苍翠遥看雨后山》实乃在这方面所作的一种尝试。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鲍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