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讯(记者 刘小芳)在当今这个网络信息高速发达的大数据时代,喜欢读书看报的年轻人似乎正变得越来越少了。但是,在信息相对闭塞的上世纪年代的人眼里,报纸却是能够获得最大信息量的重要来源之一。浪潮,进入IT行业45年来,跟随着信息时代的变迁,企业文化平台的宣传建设也经历了从纸质内刊到电子信息平台推送的转变。近日,在本次浪潮集团举办的“老物件、老照片、老故事全国征集活动”中,活动参与者于洋送来的20多年前出版的一大摞厚厚的“浪潮报”,引起了记者的兴趣,而它们的保存者,是为浪潮的事业与发展几乎贡献了毕生的两代“浪潮人”。
“这些报纸是我父亲保存的,他在1968年就进入浪潮工作了,从浪潮报创刊开始就一直保存着,到现在都很全。”今年37岁的于洋,作为接过父亲事业衣钵的中生代“浪潮人”,自豪的向记者回忆讲述起他与“浪潮报”的故事。
记者了解到,于洋的父亲是老一辈的“浪潮人”,18岁就进入浪潮工作直至退休。因此于洋从出生到童年到学生时代,都是在浪潮集团的家属大院里度过的,所以从记事起,耳濡目染,他的周围就充满着浪潮的一切元素。但是真正决定了他自己一生命运与旅程的,却是中学时代的一份“浪潮报”。
“记得那是在90年代初期的一个普通的下午,下班回家后的父亲显得异常兴奋,他挥舞着手中的一份报纸告诉妈妈,咱浪潮从今天开始也有了自己的报纸了!”于洋告诉记者,那份报纸,就是“浪潮报”的创刊号,当时包括爸爸妈妈在内的全家人都很好奇与激动,那天家里的晚饭也吃得特别快,晚饭后固定的新闻联播时间也变成了全家人的读报时间。
而从那个时候开始,于洋发现只要是浪潮报出刊的日子,不仅他们全家人的饭后作息时间在改变,平日里晚饭后喧嚣的家属院,也变得安静了许多,“当时小伙伴儿们都说,爸爸妈妈都在家里读报纸、讨论报纸里的事情呢。”于洋回忆道。
大人们的这一举动也引起了于洋和他的小伙伴儿们的好奇,因此每个周末的下午,就成了于洋阅读浪潮报的时间。读的久了,于洋发现自己竟然被里面的内容深深的吸引了。因为那上面不仅时常会出现自己父亲和楼上叔叔阿姨们的投稿,更重要的是了解到了爸爸和自己周围这些大人们每天的工作内容。“当看到报纸上每一次国家领导人来浪潮视察工作的消息,我就会跟爸爸妈妈一样感到由衷的自豪,当发现浪潮又获得了国家的某个奖项或者被表彰的时候,我的心里也会说不出的高兴,当读到浪潮又在某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发明专利的时候,我的心也会跟着大人们一起激情澎湃,热血沸腾。”儿时的回忆让于洋瞬间情绪高涨了起来,他说虽然当时自己还是个懵懂的孩子,虽然不懂得大人对浪潮事业的那份情感、那份执着,但是伴随着每一次的读报,他都会跟大人们一样,时而感动的哭、时而开心的笑。
他说正是从那个时候起,他对于浪潮这个企业和爸爸这些大人的形象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从厂房、机器、工作服这些简单的印象碎片,逐渐串联升华成了一个奋勇拼搏、创新进取的企业与团队形象。因此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于洋深深的为自己父亲从事的工作而自豪,为自己是一个浪潮人的儿子而骄傲,也让年少的他从学生时代就坚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在于洋的记忆中,父亲为浪潮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从最初的校办工厂,到五七公社,到现在的浪潮集团,他的父亲一直以“勤奋、务实”作为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我的父亲18岁进入浪潮到60岁退休,一辈子在浪潮兢兢业业的工作,从质量检验岗位到生产,再到研发再到市场……始终以自己是浪潮人而感到自豪。而幸运的我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在1999年终于如愿进入到了浪潮工作,这些年来一直努力奋斗在销售岗位上,快乐的工作与付出着,靠的就是父亲这一代浪潮人的言传身教与精神鼓舞。”于洋深有感触的说。
一份小小的“浪潮报”,看上去很轻,承载的却很重。它不仅是两代“浪潮人”的记忆,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于洋说:“我的儿子今年8岁了,他现在还不太理解我们那个年代人的想法,但是终于有一天,我会让他了解和感受爷爷和爸爸的成长轨迹,希望他能够牢记‘勤奋、务实’的浪潮精神,今后无论走到哪里,在哪里工作,都能将浪潮的精神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