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讯(记者 王露 刘小芳)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所生活的城市、居住的家庭、工作的单位,都在发生着或多或少的改变或者迁移。这每一次的变迁,带给我们的总是兴奋、好奇与期待,同时又带着些对往昔的淡淡怀念与忧伤。很多的回忆,很多的故事,都发生在那些老地方,让我们每次经过那些角落的时候总忍不住多看上两眼,无数的记忆涌上心头。对于从大学毕业后就进入浪潮工作的60后孔亮和70后刘秋菊来讲,他们所经历过的浪潮每一次厂区的搬迁,都是难忘的记忆。
现在已经是浪潮信息副总经理兼生产部总经理的孔亮,从1988年大学毕业就进入了浪潮集团,最开始工作的地方,就是山大路厂区。“那个时候,所有的新员工都要首先下车间实习,掌握公司最基层的工作。我一直很佩服企业这种培养人的方式,只有经过了这道‘工序’,员工才会真正了解企业的生存状态”。
刘秋菊从1993年大学毕业进入了浪潮,一直在质量管理部工作。“我们部门工作量比较大,只要有产品的地方,就有我们。”据刘秋菊回忆,当时她刚来浪潮的时候也是在山大路办公,山大路的办公场所规模小,主要是PC为主,当时小型服务器刚刚开始推向市场,浪潮就占据了绝对优势。
随着浪潮规模的逐渐扩大,公司的所在地也迎来了一次次变迁。
汗撒浪潮“北方基地”
2002年底,浪潮集团迎来了一次新的搬迁,搬进了济南高新区颖秀路附近的北方基地厂区。“2002年底,我们的小型服务器流水线先搬到了北方基地厂区。当时厂区周围一片荒凉,什么都没有……”刘秋菊说到。因为质量管理部需要经常加班,所以每次都会错过下班的点,刘秋菊每次到下班点都不敢自己走在路上。
“当年从原来几千平米的车间变成占地150亩的生产基地,首先带给我的是震撼,一想到我们要在这里建立当时最大的生产线,我就会热血沸腾。”孔亮说,作为他们这些第一批进驻北方基地的120多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拓荒者。“当年的这里除了厂区,周围确实太荒凉了,不通公交,连饭都是从城里专门送过来的。”
在对北方基地最开始的记忆中,刘秋菊也深有感触的说到,“当时最害怕遇到大雾天气了。因为雨雪天里我们还能找到路,一遇到大雾天气就迷路了,方向都分不清。”因为在市区居住,每次遇到恶劣天气,刘秋菊都提心吊胆。“但是工作不能耽误,而且我们部门是个重要的部门,所有进厂部件都要必须经过我们检验,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所以也就顾不了这么多了,不管多晚回家,硬着头皮,上!”刘秋菊和她年轻的同事们,当时就是靠着这一份份对浪潮事业的执着和青春的勇气,创造了浪潮北方基地的无数个辉煌。例如来到这里的第三个年头,他们就创造了一次浪潮历史上的生产神话。
2005年9月12日,浪潮集团拿下江苏教育行业3万台PC采购大单。“简直不敢相信啊,这是集团自创业以来拿下的最大的一个订单,但是对方却要求必须一个月内交货。因此让我们在激动的同时,却也感到了任务的棘手和艰巨。”孔亮向记者介绍,当时北方基地每月的PC生产量只有1万台左右。
“因此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北方基地不论是领导还是员工,全员上阵,不分昼夜的干,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好像开了外挂一样。”孔亮幽默的比喻起当时的情景。终于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3万台PC的生产任务保质保量的完成了。
“当年我们这一批60、70后,更多的是在老一辈浪潮人创业精神的感召下,因此人人不怕吃苦,干劲十足。”对于当年北方基地的挥洒青春,孔亮这样向记者总结到。
创造神话的孙村产业园区
2009年6月28日,浪潮迎来了又一次搬迁,北方基地搬到了孙村工业园区。“因为业务多了,规模扩大了,所以厂区又需要再次搬迁,我们也就跟着厂区走了。”这次搬迁,给刘秋菊带来的感触。一是不舍北方基地老厂区,二是对新园区的又一次新的期待。
“新园区跟我们刚到北方基地时候一样,周围一片玉米地,当时的将军集团还正在建设中。虽然距离市区更远了,但是有班车就方便多了。”刘秋菊说。
“搬到这里后,兄弟单位多了,人气当然旺了。而且这个厂区占地500亩,来到这里上班,最大的感觉就是心境的开阔。整天都是跃跃欲试,想着干点新项目,出点新机器,这才是浪潮的精神——不断前进。”孔亮向记者介绍。
“当然了,这个园区也创造了自己的神话——K1服务器的诞生。”说起K1服务器,孔亮没有以往的兴奋与激动,而是十分的平静,“K1服务器的下线,凝聚的是无数人的心血,它的成功,是必然的,我们所有人都没有丝毫怀疑”。
“天梭K1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研发工程,从芯片、到板卡,需要海量的研发工作量。当时一个月只能生产2至3台,而且每一个K1服务器,都需要几十个技术人员24小时不间断的测试检测,少则一个月,多则半年。K1服务器的复杂程度,普通人是想象不到的,而且它的先进水平,足以跻身世界前三的位置。”
承载着60、70后浪潮人的青春记忆,浪潮厂区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大。从山大路厂区到东莞厂区,到北方基地,再到孙村工业园区,已是一名老浪潮人的刘秋菊一边翻看着往日的照片一边感慨着说:“这些珍贵的记忆真是很难忘,作为一名浪潮人我很自豪。同时,这几次搬迁我都有幸经历了,这让我亲身感受到浪潮企业的迅速发展和扩张,让我在工作岗位上始终充满了干劲。”
从占地2000平米的山大路厂区,再到占地150亩的北方基地厂区,又到现在占地500亩的孙村产业园区,浪潮集团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几十人多人,到后来的几百人,再到现在每年进1000多名新人,浪潮集团的知名度也在不断攀升。回顾与浪潮一起走过的26个年头,孔亮感慨万千,集团的发展成就了个人的成长,个人的成长也推动了集团的发展。
对浪潮的未来,孔亮和刘秋菊更是充满信心,他们相信,在每个员工的倾力付出下,集团依然会保留创业时的激情,必然会收获更多传奇和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