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飞机舷窗由方到圆弧形

2014-03-12 18:55来源:
分享到:

该机型最大的进步之处是从最初采用方形舷窗,到后来客机舷窗采用圆形或设计有很大的圆角,为了减小了应力集中,提高金属疲劳强度。

  英国海外航空781号班机空难 

  空难及调查经过: 

  1954年1月10日,781号班机于早上9时34分起程前往伦敦。

  早上9时50分,另一架英国海外航空的DC-4(机身编号G-ALHJ)与781号班机的机长以无线电取得联系并相讨天气状况。不久,通讯突然间中断,781号班机机长最后跟DC-4机长的通话内容是:“George How Jig, did you get my…”。同一时间,有渔民发现有飞机的残骸从天而降。

  在此次事故前,彗星型客机已发生了4次事故,造成54人死亡及2架客机报销。为安全起见,英国海外航空立即停飞旗下所有同型机,其他航空公司随即跟进。

  起初,航空公司及民航局并没有确实深究意外起因,只是认为飞机爆炸是因为引擎故障或机舱失火。英国海外航空为其彗星机队进行60多项改良,当中主要是引擎及机上防火系统。同年三月,彗星型客机再度投入服务。

  可是到了同年4月8日,南非航空201号班机(南非航空向英国海外航空租用的彗星型客机)从罗马前往南非约翰尼斯堡途中,再度于地中海上空以跟781号班机非常相似的方式爆炸解体,及造成全机21人罹难的惨剧后,英国海外航空及英国民航局终于意识到事态严重,于是彗星型客机的适航证被英国民航局撤销。

  调查当局将两宗空难集中调查。由于201号班机残骸深入地中海深处,因此调查工作集中于781号班机的残骸。

  被打捞起的781号班机部份残骸(阴影部分),箭咀所指的正是飞机首先破裂的地方意外调查发现,肇事的彗星型客机的设计出现严重瑕疵:机身蒙皮厚度不足,机上的加压系统在飞机长期在高空、高速环境下,机内外气压不平均,导致金属疲劳,最终从机顶天窗的柳钉部分爆裂。飞机突然在高空失压,机上的乘客亦因机舱的气压突变而往机顶撞击,这亦与验尸结果吻合。

  另外,飞机机体虽然以流线型设计,可是却不能长时间承受高速飞行时的冲击。一些曾驾驶过彗星型客机的机长表示,飞机在高速飞行时,好像遭遇到强大的阻力。因此,调查员认为,飞机同时承受内外气压不均,加速了金属疲劳导致一连串相似的空难。

  改进之处:    

  1、“彗星”号空难事件原因是当时对于金属疲劳并没有多少认识,飞机设计并没有相应的对策,使机体上产生裂纹并扩展。对事故的调查让航空界开始重视对于压力反复变化对飞机结构影响和研究金属疲劳问题,为后来飞机研制解决金属疲劳问题打下了基础。例如彗星客机最初采用方形舷窗,使用加压客舱的客机多次起降,在方形舷窗拐角处会出现金属疲劳导致的裂隙。后来客机舷窗采用圆形或设计有很大的圆角,是为了减小应力集中,提高金属疲劳强度。

  2、德·哈维兰公司在研制彗星客机的过程中低估了制造比以往飞得更高、更快的客机所遇到的技术问题。在试验中虽然有相当大的安全余度,把飞机结构在机身所承受压力增加到正常值两倍的情况下试验以确保在实际使用中是安全的,但空难证明是远远不够的。 “彗星”号客机的教训使各国航空界对飞机的安全性有了更为慎重的看法。

  类似事故:南非航空201号班机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