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东南:一张薄膜的三次转身

2014-06-18 08:45:00来源:山东电视台 作者:翁平亚 陈洋
分享到:

眼前类似白色塑料的东西,是大东南集团的最新产品——锂电池隔膜。

  民营经济是激发经济活力的重要源泉。近年来,山东民营经济所占比重已经超过六成。但与先进省份相比,在发展理念,组织形式,政策保障等方面仍有差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近日,本台记者分赴浙江、福建两省,探访当地民营经济发展现状,以其成功之道启迪山东民营经济发展。浙江诸暨市大东南集团是一家生产薄膜的民营企业,40年间,他们从一家小作坊成长为拥有一家上市公司、年销售收入超过170亿的集团企业。小小的薄膜是如何做出大文章的呢?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山东新闻联播》报道,眼前类似白色塑料的东西,是大东南集团的最新产品——锂电池隔膜。它打破国外垄断,让企业直接从全球几千亿的动力电池行业中“切蛋糕”。

  浙江大东南集团分厂厂长秦钟麓说:“这种产品主要用锂电池上面,是国家推广新能源产业的一个重要部件之一,是目前和今后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让人很难相信40年前,这家企业还是一个只有7名员工、生产塑料袋的村办小厂。

  发展,离不开转型,这台机器见证了大东南的第一次转型。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纺织品出口激增,包装市场蕴藏巨大商机。但生产包装膜的生产线要从日本引进,一台设备10万美元,这个数字超过了当时诸暨全市的财政收入。

  浙江大东南集团董事长黄水寿说:“反对的人太多了,他们说是空的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后来我们就找中国进出口公司合作,跟他们搞联营,把这个设备引进来了。”

  跟国企联姻,大东南跳出塑料袋产品,挖到了第一桶金,利润一年上百万。

  好景不长,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包装市场陷入困境。黄水寿决定转投高端的BOPP薄膜市场,一条德国双向拉伸生产线上亿元。为了筹钱,企业低价卖掉了原本用来开发房地产的一块土地 。

  浙江大东南集团董事长黄水寿说:“如果成功还马马虎虎,如果一旦不成功,毁于一旦。”

  市场再一次用丰厚的汇报证明了黄水寿的眼光,新技改项目创造了当年投产当年还贷的奇迹。

  经过40年的积累,如今大东南已成为百亿级的集团企业。从前年开始,他几乎又拿出全部利润投资13.5亿上马十条锂电池隔膜生产线,向新能源进行第三次转型升级。

  浙江大东南集团董事长黄水寿说:“一张薄膜打天下,在国内在世界上要走在前沿,你不转型升级也不可能做到的,老产品肯定不行。”

  记者感言:每一次升级都是一场生死冒险。但大东南集团40多年的发展秘诀,就是产品紧跟世界潮流不断升级。三次转型,体现的正是浙商的前瞻、执着和冒险精神。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余梁

责任编辑:王晓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