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优化营商环境筑民企发展高地

2014-07-04 07:16:00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王景强 刘海燕
分享到:

素以民营经济发达著称的威海市,从“营商环境就是城市竞争力”的认识出发,着力营造政策环境、创新环境、产业环境和创业环境配套连贯的最佳营商环境,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注入了蓬勃的活力。

  □ 王景强 刘海燕

  素以民营经济发达著称的威海市,从“营商环境就是城市竞争力”的认识出发,着力营造政策环境、创新环境、产业环境和创业环境配套连贯的最佳营商环境,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注入了蓬勃的活力。
政策环境:
改革红利激发发展活力
  2014年2月底,威海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注册资金达到1006.75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关口。这是这座城市多年来注重民营经济发展的结晶,是全面深化改革红利的显现。
  2007年,威海市成立了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委员会,此后每年召开一次民营经济发展大会或中小企业工作大会,从全市高度统筹研究解决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在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释放企业活力、提升城市竞争力?威海市选择了向改革要动力,向营商环境要城市竞争力,从模式创新到机制建设,全面营造有利于市场主体创业创新的发展环境。
  简政放权做“减法”。2013年威海市启动了新一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规范工作,取消、下放、优化行政审批事项127项,精减审批条件230余个,减少申报材料240余个,减少流程环节370余个。
  “聪明管制”做“除法”。对于必须保留的审批事项,威海市创新模式,加快审批进程。创造性地推出了建设工程的模块化审批模式,审批流程由原来串联审批的42道环节调整为5个模块38道环节,审批时限由281个工作日压缩到28个工作日,极大地提升了各种项目的落地实施效率。
  服务发展做“乘法”。威海市将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列入市委、市政府对各部门、各市区的年度考核目标。这一机制,有力地激发了全市上下关注、支持、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动力。
  截至2013年底,威海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12.7万户,每万人拥有民营经济市场主体501户,居全国领先水平;带动就业33万人,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62%。
  威海市中小企业局负责人说,威海近年来坚持实施“百千万”梯次成长计划,每年确定20家行业领军企业、200家高成长性企业和2000家小微企业的培育目标,并纳入考核体系。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不断为威海民营经济注入旺盛活力。
产业环境:
集群优势叠加品牌优势
  集群的聚合力就是产业的竞争力。威海市中小企业局负责人表示,威海超前谋划,突出特色,推动产业集群化、协同化发展,推动民营经济在转调创中谋求发展新优势。
  目前,威海已经形成了以威高集团为龙头的医疗器械产业集群,以光威集团为龙头的钓具产业集群,以好当家集团为龙头的海洋食品产业集群,以艺达集团为龙头的工艺家纺产业集群等众多特色产业集群。
  品牌是市场竞争的利器。威海先后推出了文登工艺家纺、荣成冷冻调理食品等产业集群品牌,“威海刺参”和“威海无花果”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威海“中国钓具之都”、荣成“中国海洋食品名城”、文登“中国工艺家纺名城”等区域品牌,为企业品牌提供了信誉背书。
  以品牌为载体,推进品牌营销创新。组织企业参加中博会、渝洽会、青洽会等知名展会,自主创办国际家纺服装博览会、国际食品博览会、中韩中小企业博览会、中国渔具博览会等展会,每年逾百场的展会让威海品牌在大舞台上绽放光彩;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同打造的阿里巴巴·四十大道威海产业带频道,上线企业320多家,成交额1.4亿元,让威海海珍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走入千家万户。
  在区域和产业品牌的带动下,威海市企业争相建品牌、创名牌,截至目前,威海市特色产业集群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8件,中国名牌产品19个,山东省省长质量奖4个。
创业环境:
政府服务带动社会服务
  威海市中小企业局负责人说,中小微企业是民生就业主渠道、企业家成长大平台、科技创新动力源。发展民营经济,既要关注“顶天立地”的大企业,更要扶持“铺天盖地”的中小微企业。
  强化财政金融扶持。2013年投入财政性资金近6亿元。2011年以来累计为民营企业发放贷款近2300亿元,提供担保贷款392亿元,推动13家企业上市融资161亿元。
  强化创业载体建设。建成市级以上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22处,开设61处“创业绿色通道咨询站”,累计孵化小微企业1500多家,安排就业2.5万人。
  强化公共技术服务。整合各方资源,构建集政府公共服务、社会公益性服务和商业性服务于一体的中小微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成各类公共技术平台71处,其中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3家,年均开展服务5000余次。
  近年来,威海市委、市政府着眼于打造“现代化幸福威海”,进一步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了“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发展战略,集中力量推进六大重点区域开发、实现产城融合发展,为民营经济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013年,威海市被评定为我省首个“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示范城市”,评审报告认为,威海市“在政务、金融、自主创新、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工作创新,对领航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近期,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意见》、《威海市区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即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创业就业工作推进全域城市化发展的意见》,一系列新政策的落地生效,将持续推动全民创业和企业创新步伐,促进全市民营经济实现转型跨越发展。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知山东,观天下,更多精彩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余梁

责任编辑:王晓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