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营造法治化规范化营商环境

2013-09-15 07:42来源:大众日报
分享到:

不久前,阳谷县工商局大市场办公室对部分个体商户、企业违规罚款,违反行政执法程序,被举报。记者日前到聊城行政审批大厅采访,遇到临清市聚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人员前来办理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及农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

  □记 者 李 梦 王兆峰  通讯员 廖吉轩 报道
  本报聊城讯 不久前,阳谷县工商局大市场办公室对部分个体商户、企业违规罚款,违反行政执法程序,被举报。县纪委迅速调查处理,给予大市场管理办主任留党察看一年处分,责成县工商局党组做深刻检查,对责任人做出了行政处理。县工商局立即撤销大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行政职务,待岗学习3个月,同时撤并大市场管理办。
  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是聊城市开展“跨越赶超纪检行”活动的一个侧面。此前,外资结构不良,外企对软环境的感受一般,反映营商环境尚存不足,而法制化缺失给企业造成成本增加、潜在风险等,是不少企业前来投资时犹豫权衡、甚为担心之处。
  “抓住并承接好‘一区一圈一带’发展规划给聊城带来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必须首先在内部营造起经济发展软环境。”市纪委书记万志博介绍,今年4月,市纪委、监察局成立了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领导小组,制定了《聊城市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的暂行规定》,对行政部门涉企检查、收费、罚款行为严格规范,开展专项执法监察,严肃查处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及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等违纪违法行为。他们还对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和中小企业发放“服务跟踪卡”,建立行政执法部门对企业检查、收费罚款行为《登记备案簿》,听取企业针对行政执法部门服务质量的意见反馈,记录行政执法部门在企业的检查、收费等情况。“有了这些制度性约束,发展环境整治和督查就有了标尺。”据介绍,纪检部门从整肃市直机关纪律作风入手,对违反规定的37人进行了通报。
  如果说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干预是治标之举,6月由市监察局牵头进一步督导缩减审批流程,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审批效率,则从根本上开启了一场优化营商环境的“行政效能革命”。据统计,通过全面拉网式清理审查,清理后全市保留审批项目160项,精简率达56%,行政许可主体由53个减少为42个,精简率21%,成为冀鲁豫三省交界审批项目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收费标准最低的市。
  记者日前到聊城行政审批大厅采访,遇到临清市聚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人员前来办理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及农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从提送材料到领两证,仅隔3天,这在以前是不可思议的。”公司办事员说,以前受理程序是:企业要先拿着申请材料到行政审批大厅申请,材料不合格,还要回去重新改,材料合格后方受理,而后等待审批单位去企业现场勘验,再由领导签批,之后才能办证。“这样下来,办完两证,三五天、十天半月是正常的事儿。”
  办事效率高,审批事项少,是改革前后明显的不同。“你要问我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后,一个项目节省了多少?省下个几十万、百儿八十万没问题。”聊城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网络科科长徐慧莹给记者举例说,一个2万平方米项目,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原收费标准90元/平方米,现在免征,可为企业节省180万元;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免征,又可节省大笔资金。不止如此,凡是没有设定依据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一律取消;收费标准有弹性幅度的,一律按最低收取;与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收费,按全省最低标准执收。此举取消了19项、免征14项,改变征收范围4项,每年可为市本级企业减负6000万元以上。
  “好的营商环境,要的就是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和秩序。这就要求政府尽可能减少对微观经济行为的直接干预和介入。唯有如此,才能建立更好的营商环境,才能为未来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聊城市委书记林峰海告诉记者,规范行政审批运行机制,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目标是将营商环境引向规范化。纪委等部门整治发展环境的成效好不好,客商的选择最有说服力。1-7月,聊城市新开工过亿元招商项目131个,同比增加61个,增长87.9%,其中京津唐、长三角、台湾、香港引进落地的项目,平均每亩土地投资强度皆在300万元以上。

 

 

 

原标题:聊城:营造法治化规范化营商环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余梁

责任编辑:张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