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名人孔子故里行
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聚焦山东乡村儒学现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推动“三个转变”,建设质量强省。
征集一批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优秀漫画和动漫艺术作品。
近年来,我们把加强孝德教育、弘扬孝德文化作为推进“四德”工程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贯穿于治家、治村、治镇、治市之中,全市遵守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锤炼个人品德蔚然成风,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近年来,我们把加强孝德教育、弘扬孝德文化作为推进“四德”工程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贯穿于治家、治村、治镇、治市之中,全市遵守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锤炼个人品德蔚然成风,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长效机制
努力做到“四个有”,即有规划,有机制,有规范,有成效。一是有规划。制定下发了实施孝德工程、加快“四德”建设的工作意见,配套了详细的实施方案,从“知孝、倡孝、督孝、评孝、传孝”等五个方面入手,明确了工作目标、具体任务和重点措施。二是有机制。实施“一把手”工程,市里成立了领导小组,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相关市级领导全部参与,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各镇、街道、开发区和市直部门、单位也都成立了相应机构。三是有规范。从财物供养、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方面将孝德标准具体量化,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做给群众看,村干部做给村民看,确保孝德工程各项责任落实到位。四是有成效。把实施孝德工程、推进以孝治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目标考核,与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同时推进,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打造平台载体,强化阵地建设
重点抓好三大平台建设。一是市级平台。把弘扬孝德文化与重点文化、旅游、城建项目建设紧密结合,先后实施了东夷文化标志园、云门山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园、南阳河文化休闲区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同时,深入挖掘青州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将明代衡王府横匾镌刻的“孝友宽仁”, 万年桥围栏上明万历年间雕刻的“二十四孝故事”,云门山上明嘉靖年间的“云门献寿”等典故进行系统整理,结合文物遗迹进行广泛宣扬,为孝德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基础。二是镇村平台。先后投资近千万元兴建了王府游乐园、张家洼村鹤翔园、侯王村孝文化广场等多处镇村孝文化教育基地,为宣传孝德文化提供了良好条件。三是节会平台。在网上开设了孝文化论坛,成功举办了三届孝文化艺术节,召开了全国首届“以孝治村”研讨会,承办了第三届全国孝文化论坛和第六届山东省十大孝星颁奖晚会。青州被省、潍坊市列为孝德文化及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场观摩点和教育基地,每年有10多万人次前来参观学习。
三、抓好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
广泛开展“三个一”活动,即“一教、一育、一提升”。“一教”,就是以“孝敬父母、关心老人”为重点加强孝德教育。编写了20余种孝德读本,在新闻媒体开辟专栏,设立“敬老监督台”,宣传孝德典型,曝光不孝子女,促进全社会自觉关爱父母、孝敬老人。“一育”,就是“以德育儿,从小抓起”。教育部门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特点,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为基础,将《弟子规》等内容纳入幼儿园和中小学课程,使孝德文化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提升”,就是全面提升公民孝德素质。组织开展了以“孝”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先后举办“孝”文化书画笔会、“孝”文艺节目下乡巡演等活动100余场,组建孝老爱亲宣讲团宣讲50余场,组织巾帼文明队开展“我向老人献孝心”活动60余次,推动了孝德工程从家庭文化向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延伸。“三个一”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发放倡议书和公开信20多万份,制作印发宣传挂历8万余份,在城乡公共场所显要位置设立主题公益广告2000多块,通过移动短信平台发送短信10余万条,使孝德文化真正走进了千家万户。
四、倡树先进典型,突出示范引领
开展形式多样的 “评、比、学”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孝老人、树正气、倡美德的良好氛围。一是评先进。市里每年都要评选“孝敬父母好儿女”、“孝敬公婆好媳妇”、“孝亲敬老好家庭”和“孝感青州十大新闻人物”,获奖者除了受到隆重表彰外,到服务性机构办事还可以享受VIP服务。近年来,我们还先后开展了“小孝星”、“彩虹杯?幸福大家庭”、“敬老好儿女”等活动,共评选表彰各类先进典型3200余人。其中,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全村老人编外儿子”的侯王村党支部书记冯先家,获评第四届全国十大“中华孝亲敬老楷模”,受到了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二是比实践。集中开展“让父母享有较好的衣食、满意的住所、基本的医疗、愉悦的心情”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对各家各户孝老养老情况进行集中评比展示,有效促进了全社会广大家庭成员自觉学孝德典型、比赡养水平。三是学英模。针对我市涌现出的沈星、夏名采两位英模的先进事迹,深入开展“学习英雄沈星、学习楷模夏名采,促进转型科学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双学双促”活动,弘扬英模精神,倡树社会正气,不断拓展和丰富孝德文化的时代内涵,推动了“四德”工程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
五、落实保障措施,提升标准水平
着力提升 “三项标准”,一是家庭养老标准。在农村,推行落实《赡养老人协议》,对每个家庭供养老人的生活费用、医疗费用都做出明确规定,纳入“村规民约”,村委会定期张榜公布;在城区,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为基本依据,由社区居委会、所在单位共同负责,全面落实家庭成员的赡养责任及供养条件。二是社会养老标准。健全完善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为主要内容的养老保障体系,抓好敬老院、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文体活动服务站等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建设,提高集中供养率,促进养老敬老社会化。三是公共服务标准。市内各公共服务窗口和公共场所都开设了老人专用通道、专门窗口及“孝老服务岗”,7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免医疗挂号费。每年重阳、元旦、春节等重要节日期间,全市各部门单位、企业、民间组织及志愿者都集中开展向老人献爱心活动,使广大老年人感受到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在“孝德工程”的引领下,“四德”工程在青州成了有源之水,迸发出生机活力,结出了累累硕果。我市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文明城市”、“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市”;有1人入选“中华孝亲敬老楷模”,3人的先进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最美的中国人”栏目播出,4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全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社会持续和谐稳定。201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2.3亿元,增长12.8%;地方财政收入21.7亿元,增长20.1%;农村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分别下降10.2%和5.1%,信访总量下降9.5%。
我市的“四德”工程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与先进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决心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贯彻会议精神,虚心学习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推进“四德”工程建设,实现转型科学发展、社会文明进步,为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