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表"了还没预测出来 代表委员追问重污染应急预案

2014年01月16日 17:48作者:来源:齐鲁晚报

15日,在环境监测中心站,代表委员围绕去年年底济南实施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紧咬不放,连续发问老百姓关心的问题。

  代表委员对济南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连续追问

  为啥都“爆表”了还没预测出来

   

 

  15日,济南环境监测站,省两会代表和委员查看空气监测情况。本报记者 周青先 摄

 

  工作人员介绍济南15日空气质量情况。本报记者 周青先 摄

  15日,在环境监测中心站,代表委员围绕去年年底济南实施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紧咬不放,连续发问老百姓关心的问题。

  本报记者 廖雯颖 乔显佳                 

  四个模型监测都会出现失误

  “最近出现的最厉害的污染是哪一次?预报出来了吗?”省人大代表王丽问起了“限值”。“就是今年1月6号,济南所有监测点都污染指数‘爆表’,并且持续了近一天时间。”济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工程师孙凤娟回答,但是前一天未能检测出污染如此严重。

  “为什么?设备不够先进吗?”王丽紧追不放。孙凤娟表示,目前济南监测站用于空气质量预报的共有四个模型。对于1月6日四个模型都没预测出空气指数持续爆表,孙凤娟认为,“三个计算核心都来自国外,由于环境数据的差异影响了最终预报的准确度。”

  天气预报偏差影响预案启动

  “1月6日那几天,连续重度污染,为何不启动应急预案?”省人大代表吕善勇对10天前的严重雾霾仍心有余悸。

  孙凤娟回应:“那次确实非常尴尬,也跟特殊气象条件有关。”她表示,启动最低等级的应急预案需要满足预测连续72小时重度污染,当时环保部门与气象部门联合会商,气象预报1月6日会有一场较大雨雪能及时改善空气,然而雨雪最后被大风吹走了,导致空气污染持续发酵。“这是很少见的天气情况,谁都没想到。”  

  为增准确性每天会商三四次

  雾霾天频发,空气质量预报对老百姓来说是重要提示。省人大代表郝纪勇追问环保部门和气象部门如何操作,来确保预报的准确性。

  孙凤娟说,为了提高准确性,每天环保部门和气象部门都有三到四次的会商。“如果空气污染严重,根据情况随时加密会商次数。”根据四次会商结果,再结合四个模型预报结果,环保部门最后人工判定次日空气质量等级,16点前对外发布。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翔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