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会议“新风扑面”:就得靠说实话来“暖场”

2014年01月18日 08:03作者:肖明君来源:山东商报

掌声响起来,这既是大家对委员们发言规避“假大空”的认同,更是受这种绝非“例行公事”的气场感染。可见,政协会议成功的另一半,就是是否有真正反映社情民意的“问题意识”,是否有合理建言被兑现的落实渠道。

  “政协委员的发言、建议,谁整理这些发言材料?引没引起有关单位的重视?这些建议起作用了吗?”昨天的省政协会议上,有委员直言:希望看到提案100%办复之后100%的落实。
  看得出来,昨天会议的“新风扑面”,除了会场禁烟、不受赞助、不发纪念品等看得见的改观,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众委员们的“实话实说”了,这从会场上不断响起的掌声中就能感觉到。
  掌声响起来,这既是大家对委员们发言规避“假大空”的认同,更是受这种绝非“例行公事”的气场感染。不少人的表达称得上振聋发聩,但和“雷人语”不同,这都是脚踏实地的大实话,是出自真性情的肺腑之言。
  赵启正说,政协的最大权利是话语权,如果这个权利“扭曲”了,那就失去了政协的意义。应该说,昨天的会场上,委员们以这样较真的精神铺垫,对于这次省政协会议是一个不错的“暖场”。
  有人说,提案的技术含量先不说,只要把“说话”这一关过了,会议就算成功了一半。好的,如果这一半成功了,那另一半呢?
  这要从政协的纽带作用谈起。毕竟,作为一座桥梁,政协的一头连带着民意,另一头牵扯着合理建言的落实。
  对此,有政协委员“现身说法”:很多市民是通过别人介绍才找到我反映问题的,政协委员应不应该有一个畅通的渠道和老百姓直接打交道?不能传达民意,无疑将是政协会议的失效——实际情况得不到展现,提案怎么成型?建言的含金量又能有多少?
  可见,政协会议成功的另一半,就是是否有真正反映社情民意的“问题意识”,是否有合理建言被兑现的落实渠道。
  对于前者,本报一直力推的“民声连线”,“百姓提案”起到了有效的对接作用。当然,政协委员要贴近公众,还有很多创意性渠道有待于开掘; 对于后者,有意见认为应该改革会议形式,委员都下到提案办理单位,通过分批检查,看看建议到底有没有取得实际效果。这算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路径。
  掌声响起来,说明大家都喜欢听实话,都对解决老大难抱有热切期待。而在昨天上午省政协主席刘伟所作的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逐步探索协商落实督察制度以及以适当方式向省委和省政协常委会议、全体会议报告制度。
  真能如此,那么从委员们的实心实意,实话实说,到相关部门的实事求是、实事实办,将不再有任何门槛。本报评论员 肖明君

 

 

原标题:

就得靠说实话来“暖场”

初审编辑:余梁
责任编辑:张艳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