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要改变培养模式 可剔除无用的理论

2014-01-21 19:45来源:大众网
分享到:

1月19日,省政协委员、山东协和学院院长盛振文和大众网网友、群众代表、齐鲁工业大学教授刘学方参加大众网省“两会”特别栏目—“场外观察团”,对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这一话题展开讨论。盛振文分析了职业教育发展的优势和瓶颈,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刘学峰则认为,无论哪种模式的教育,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都是必不可少的。

省政协委员、山东协和学院院长盛振文,大众网友、群众代表、齐鲁工业大学教授刘学方参加大众网直通山东省两会特别栏目“场外观察团”。

省政协委员、山东协和学院院长盛振文参加大众网直通山东省两会特别栏目“场外观察团”。

大众网友、群众代表、齐鲁工业大学教授刘学方参加大众网直通山东省两会特别栏目“场外观察团”。

    大众网济南1月21日讯(记者 刘明明)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扩大分段贯通培养招生模式。1月19日,省政协委员、山东协和学院院长盛振文和大众网网友、群众代表、齐鲁工业大学教授刘学方参加大众网省“两会”特别栏目—“场外观察团”,对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这一话题展开讨论。盛振文分析了职业教育发展的优势和瓶颈,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刘学峰则认为,无论哪种模式的教育,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都是必不可少的。

  职业教育剔除无用理论,存在机遇又面临挑战

  盛振文说,近期山东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提出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包括两个“3+2”模式和一个“3+4”模式。第一个“3+2”,是三年中专、两年高职,通过五年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技术,培养了动手能力,也受到了大学教育,这对高考没把握的孩子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第二个“3+2”模式是三年专科加两年本科。通过这种模式,高考分低的孩子照样能上本科同时还能学到很好的技术。“3+4”模式是从中专一直读到本科。好多孩子原来只能通过高考这一条路上大学,现在不仅能上大学,而且能学到很好的技术。

  “我们国家现在应该说高科技没有问题了,我们和日本、德国应该说最大的差距就是能工巧匠少,就是一线工人的技术不行。所以培养技术好、素质又高的一线技术工人很重要,而最新提出的这三种模式就很好的弥补了教育方面的不足,丰富了高等教育的体系结构,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体系框架,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盛振文说。

  盛振文分析说,原来的高职阶段学习以理论为主,现在理论以实用为准,不实用的理论就不学,重点学习强化实践教学,强化动手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办学一定要强调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走产学研结合的创新道路。对老师的要求也是双师型的,要求老师既有理论授课水平,又有实践授课水平,既有讲师资格,又有工程师资格,这样的老师才能胜任职业教育。过去的专科教育理论教不好,实践也教不好,导致学生就业荒和单位用人荒。现在的职业教育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的职业教育和原来的专科、本科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国家现在把高职专科改成高职,实际上就是改变了原来的培养模式,把没用的理论从教学中剔除。

  “现在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盛振文认为,政策法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健全、企业认识不到位、职业院校设置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不尽一致都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完善法律支撑机制,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法规保障。完善服务管理体系,管理机制,加强政府监督管理,规划全省职业教育的发展,规范校企合作的行为。构建公共信息网络平台,定时发布省内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信息,为用人单位和培养人的单位搭建桥梁。同时还要构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激励机制,对一些校企合作搞的好的进行奖励,对一些在校企合作中增加的运行成本给予财政补贴,

  三种培养模式均需动手能力,创新批判精神各层面通用

  刘学方分析说,目前的高校体系有三种培养模式,山大这种属于综合性大学,主要是以基础研究为导向的,培养的人才主要是基础研究领域的人才。第二类大学是齐鲁工业大学这类,叫应用型大学,主要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第三类是高职,主要培养职业型人才,侧重操作性和实践性。

  每一个类别的人才都强调动手能力,只不过动手的模式不一样。做基础理论研究的动手,他要去查文献、做试验、做理论研究。做应用型研究的人,他要到企业里实践,研究怎么做,进实验室。高职类的职业型教育要具体操作设备。但是不论什么样的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都需要动手能力。不论什么样的人才,目前来看创新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主动精神,都是必不可少的。从整个社会的发展看,整个国家都在讲转方式、调结构,而创新实际上是在各个层面上都是要有创新,既有基础理论研究的创新,又有应用研究的创新,同时在操作上、在工艺上也应该是有创新的。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魏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