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届“更具特色、更加成功”的艺术盛会
2014年01月05日 22:32来源:新华网
走过26个年头的中国艺术节,从第一届稍显单调的以戏曲为主,到如今涵盖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摄影等多个艺术门类,变化的是愈发丰富的内容,不变的是“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这一宗旨。
新华网济南10月26日电(记者 徐金鹏、高洁、刘宝森)文华与群星辉映,传统与现代交融。持续了16天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26日在山东徐徐落幕。
走过26个年头的中国艺术节,从第一届稍显单调的以戏曲为主,到如今涵盖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摄影等多个艺术门类,变化的是愈发丰富的内容,不变的是“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这一宗旨。
曲终人难散。十艺节将蕴藏于民的观演热情肆意挥洒,而以人民需求为导向的艺术创作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
身瘦而型美:回归艺术本体的大舞台“花开满园”
与开幕式一样,十艺节闭幕式的设计仍简短而不失庄重。据十艺节组委会介绍,约20分钟的仪式结束后,“文华奖”优秀剧目选段和优秀演员表演组成一台“精品荟萃”式的晚会,一改此前“人山人海 花山花海”的传统节会模式。
舍弃豪华的开闭幕式,让艺术回归成了这届艺术节的鲜明特色。文化部副部长董伟说:“简单而不简陋,庄重却不奢华。以一场高水平地方戏代替常规的大型晚会,打破传统办节思维定式,十艺节首开先河。”
十艺节是十八大后我国文化艺术的首次集中亮相,也是近年来文艺事业发展成果的大检阅和大展示。半个月的时间里,近2万名文艺工作者欢聚齐鲁大地,尽展文化艺术的时代魅力。
十艺节期间的重头戏“文华奖”“群星奖”等重要奖项评选见证了中国艺术事业的长足发展。来自专业领域的艺术家和基层的群众、文化工作者云集十艺节大舞台,创造了参评、参演作品的规模和数量之最。
一批优秀的剧目脱颖而出,受到群众的热捧。开幕剧吕剧《百姓书记》用山东人民熟悉的音乐曲调、语言,塑造了带领百姓致富的新时期优秀基层干部形象;话剧《红旗渠》展现了基层干部带领群众修建红旗渠的艰难历程;《生命档案》《郭明义》等塑造了一系列英模人物。“艺术家们没有把笔墨停留在简单述事上,而是关注当下,反映现实,对历史事件及其内在精神进行挖掘,做出新的独特的阐释。”董伟说。
携手“艺”同行: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繁荣成果
为让群众共享艺术发展的成果,十艺节一律取消向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公款赠票送票,中低票价占到总体的60%以上,有些文华奖的剧目最低票价仅需20元。而享受赠票“特权”的是受组委会邀请的劳动模范、低收入群众、福利院儿童等群体。
除此之外,组委会开创性地将各种比赛和展演散落在山东省17市,送戏进社区、村镇、广场,企业、学校和军营。据不完全统计,参与群众达2900多万人次。
十艺节组委会票务管理中心副主任郝建军认为,大众化票价让群众进得起剧院,看得起节目,极大地激发了观演热情。不少观众说:“十艺节送来了文化盛宴,带来了过年的感觉。”
“从开闭幕式等程序活动中节省的资金主要用于文化惠民。该花的钱花给群众,花在艺术上,不该花的一分都不花。”董伟说,这届文华奖、群星奖的评选新增了在基层演出要达到一定场次的标准,否则不能获得参评资格,这也是“文化惠民”的一个体现。
“十艺节的筹备和举办不仅是一次文化活动,更是一个文化建设的重要实践,是文化强国的推进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筹备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十艺节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徐向红说。
曲终人难散:“后十艺节”效应值得期待
十艺节开幕式主场馆山东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将在闭幕5天后开业。届时,世界四大音乐剧之首《猫》中文版将作为开幕大剧上演,“2013年山东省会大剧院开幕暨新春演出季”将启动。
这是十艺节演出场馆在艺术节后效能发挥的一个缩影。借助十艺节的东风,山东省内新建或改建了53处演艺场馆。山东演艺集团副总经理于剑介绍,今年9月,山东省内21家剧场组成了山东剧场联盟,抱团开拓广阔的演艺市场。
专业院团则更加关心十艺节上参展获奖的优秀演艺剧目如何探索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路径?如何将参展的优秀演艺节目推向世界舞台?继九艺节首创了中国(广州)优秀舞台艺术演出交易会之后,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成功筹办了注重发挥“后十艺节”效应的中国(山东)演艺产品交易会。据文化部艺术司介绍,这届演交会共有80多个演艺项目达成合作,签约额9亿多元,达到上届的5倍,这背后是我国演艺团体正力图寻求走出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径。
“剧团的生存问题就是市场问题。十艺节搭建了一个展示平台,我们就想怎么利用好这个平台,把新剧推介出去。”杂技剧《聊斋遗梦》表演单位山东省杂技团团长姚建国说。
“要下大力度保护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戏曲艺术,同时要研究票价问题。”董伟说,“文化部已出台了地方戏曲的保护与扶持计划,目前正在进行有关票价的调研,希望今后老百姓能看到更多的好戏,更能看得起更多的戏,十艺节无疑是个很好的开端。”
走过26个年头的中国艺术节,从第一届稍显单调的以戏曲为主,到如今涵盖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摄影等多个艺术门类,变化的是愈发丰富的内容,不变的是“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这一宗旨。
曲终人难散。十艺节将蕴藏于民的观演热情肆意挥洒,而以人民需求为导向的艺术创作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
身瘦而型美:回归艺术本体的大舞台“花开满园”
与开幕式一样,十艺节闭幕式的设计仍简短而不失庄重。据十艺节组委会介绍,约20分钟的仪式结束后,“文华奖”优秀剧目选段和优秀演员表演组成一台“精品荟萃”式的晚会,一改此前“人山人海 花山花海”的传统节会模式。
舍弃豪华的开闭幕式,让艺术回归成了这届艺术节的鲜明特色。文化部副部长董伟说:“简单而不简陋,庄重却不奢华。以一场高水平地方戏代替常规的大型晚会,打破传统办节思维定式,十艺节首开先河。”
十艺节是十八大后我国文化艺术的首次集中亮相,也是近年来文艺事业发展成果的大检阅和大展示。半个月的时间里,近2万名文艺工作者欢聚齐鲁大地,尽展文化艺术的时代魅力。
十艺节期间的重头戏“文华奖”“群星奖”等重要奖项评选见证了中国艺术事业的长足发展。来自专业领域的艺术家和基层的群众、文化工作者云集十艺节大舞台,创造了参评、参演作品的规模和数量之最。
一批优秀的剧目脱颖而出,受到群众的热捧。开幕剧吕剧《百姓书记》用山东人民熟悉的音乐曲调、语言,塑造了带领百姓致富的新时期优秀基层干部形象;话剧《红旗渠》展现了基层干部带领群众修建红旗渠的艰难历程;《生命档案》《郭明义》等塑造了一系列英模人物。“艺术家们没有把笔墨停留在简单述事上,而是关注当下,反映现实,对历史事件及其内在精神进行挖掘,做出新的独特的阐释。”董伟说。
携手“艺”同行: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繁荣成果
为让群众共享艺术发展的成果,十艺节一律取消向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公款赠票送票,中低票价占到总体的60%以上,有些文华奖的剧目最低票价仅需20元。而享受赠票“特权”的是受组委会邀请的劳动模范、低收入群众、福利院儿童等群体。
除此之外,组委会开创性地将各种比赛和展演散落在山东省17市,送戏进社区、村镇、广场,企业、学校和军营。据不完全统计,参与群众达2900多万人次。
十艺节组委会票务管理中心副主任郝建军认为,大众化票价让群众进得起剧院,看得起节目,极大地激发了观演热情。不少观众说:“十艺节送来了文化盛宴,带来了过年的感觉。”
“从开闭幕式等程序活动中节省的资金主要用于文化惠民。该花的钱花给群众,花在艺术上,不该花的一分都不花。”董伟说,这届文华奖、群星奖的评选新增了在基层演出要达到一定场次的标准,否则不能获得参评资格,这也是“文化惠民”的一个体现。
“十艺节的筹备和举办不仅是一次文化活动,更是一个文化建设的重要实践,是文化强国的推进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筹备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十艺节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徐向红说。
曲终人难散:“后十艺节”效应值得期待
十艺节开幕式主场馆山东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将在闭幕5天后开业。届时,世界四大音乐剧之首《猫》中文版将作为开幕大剧上演,“2013年山东省会大剧院开幕暨新春演出季”将启动。
这是十艺节演出场馆在艺术节后效能发挥的一个缩影。借助十艺节的东风,山东省内新建或改建了53处演艺场馆。山东演艺集团副总经理于剑介绍,今年9月,山东省内21家剧场组成了山东剧场联盟,抱团开拓广阔的演艺市场。
专业院团则更加关心十艺节上参展获奖的优秀演艺剧目如何探索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路径?如何将参展的优秀演艺节目推向世界舞台?继九艺节首创了中国(广州)优秀舞台艺术演出交易会之后,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成功筹办了注重发挥“后十艺节”效应的中国(山东)演艺产品交易会。据文化部艺术司介绍,这届演交会共有80多个演艺项目达成合作,签约额9亿多元,达到上届的5倍,这背后是我国演艺团体正力图寻求走出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径。
“剧团的生存问题就是市场问题。十艺节搭建了一个展示平台,我们就想怎么利用好这个平台,把新剧推介出去。”杂技剧《聊斋遗梦》表演单位山东省杂技团团长姚建国说。
“要下大力度保护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戏曲艺术,同时要研究票价问题。”董伟说,“文化部已出台了地方戏曲的保护与扶持计划,目前正在进行有关票价的调研,希望今后老百姓能看到更多的好戏,更能看得起更多的戏,十艺节无疑是个很好的开端。”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宝才
责任编辑:刘宝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