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圈一带:融合发展、整体推进的大戏

2014-10-27 09:10:00来源:大众网 作者:
分享到:

 打破区域壁垒尤其是“行政壁垒”的束缚,这一点非常重要。现在很多地方,通过行政手段限制公平竞争,有的在辖区边界层层设卡限制外地产品进入;有的在收取相关费用上内外有别,在产品技术要求、检验标准上内外不同;有的以歧视性资质要求、评审标准,排斥外地企业参与本地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地方认识到了“行政壁垒”之害,认识到了“融合发展”之利。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聚焦我省“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大型采访活动将于10月27日至11月1日举行。即日起,大众网推出“‘一圈一带’看山东”系列评论,解析“一圈一带”战略规划实施,解读区域战略发展带来的民生福祉。

  “‘一圈一带’看山东”系列时评之六

  一圈一带:融合发展、整体推进的大戏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伊茂林   

  “一圈一带”是山东继“蓝黄两区”之后提出的又一重大发展战略。“一圈”即省会城市圈,是以济南为中心的城市群经济圈。“一带”即西部经济隆起带,主要包括山东西部的几个城市。“两区一圈一带”,形成了协调发展的总体格局,它们虽然各有特点,有不同的区位优势、产业特色、人文环境,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在战略层面上打破区域壁垒,实现整体推进、融合发展。

  打破区域壁垒尤其是“行政壁垒”的束缚,这一点非常重要。现在很多地方,通过行政手段限制公平竞争,有的在辖区边界层层设卡限制外地产品进入;有的在收取相关费用上内外有别,在产品技术要求、检验标准上内外不同;有的以歧视性资质要求、评审标准,排斥外地企业参与本地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地方认识到了“行政壁垒”之害,认识到了“融合发展”之利。

  其实,区域融合发展是一种趋势,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比如“长三角”、“珠三角”。近几年,“京津冀”、“渤海新区”等区域经济正从过去的“非均衡发展”向“融合发展”转变,区域经济圈不断扩大,区域间合作日益加深。

  在山东,不管“蓝黄两区”也好、“一圈一带”也好,都包括不同的行政区域,作为一个整体发展战略提出来,就是开始尝试打破行政区划,更加注重城市、板块间的自然经济联系。它抛弃了以往完全以地级市为单位的发展方向,转而下沉到县域经济,将多个县级市直接纳入省会城市经济圈和西部隆起带的发展规划当中,彻底打破了原来地级市“各自为战”的发展模式。这种打破区划谋融合的思路,直接带来了城市间的经济社会融合,即同城化发展。

  行政区划不破,很多资源都无法自由流动,甚至有些城市依托强大的政策优势,还会对周边城市带来“抽离”效应。以济南为例,作为全省的政治、文化中心,具有吸引周边各地市市场要素和资源的能力,进而减弱周边城市发展的动力。而省会城市经济圈带来的同城化发展、西部隆起带产生的集聚效应,都会弱化行政区划,破除地市间各自为战带来的产业雷同、同质化竞争现象,引导各地发展符合自身特色的产业,进而弱化“抽离”效应。

  以“一圈”中的济南、莱芜协作区为例,目前济莱城际快客开通,票价降至20元,发车密度缩短为25分钟一班,初步实现了城际客车公交化。济莱两市政府也已对建设济莱城际铁路的资金作出承诺,铁路预可研、客流预测编制单位招标即将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前期工作正积极推进。不仅如此,济莱两市分别自5月7日、6月1日实现两市居民身份证“异地办理”,目前两市正在对各自人口信息系统进行改造提升,近期将实现两市人口户籍“网上迁移”。

  融合发展、同城发展,绝不是同质化发展。“一圈一带”另一个鲜明特征就是不同地市确定了不同的发展主题,同样也有利于地区间的差异化发展和消除同质化竞争现象。济宁、枣庄两市因为都是资源型城市,面临的问题具有相似性,所以确定了转型升级和经济文化融合发展高地的共同发展战略;德州、聊城两市依靠相似的资源区位优势,将发展成为西部的统筹跨越和生态低碳发展高地;临沂则将成为西部隆起带里的“两型社会”建设和商贸物流高地;同时支持菏泽市建成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的科学发展和邻边经济高地。

  不同的发展定位和主题,再加上差别化的政策扶持,区域内的城市迎来了高层次、多样化的发展机遇。共享优势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又在各自发展保持并扩大了各自的比较优势,“一圈一带”发展战略,无疑是一台融合发展、整体推进的大戏,它不过是刚刚揭开序幕,精彩还在后面。(伊茂林)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宝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