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网络媒体山东行
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网络媒体山东行将于10月27日举行。
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网络媒体山东行将于10月27日举行。
当国歌响起,当国旗升起,满满的爱国情怀在心中激荡!
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征集一批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优秀漫画和动漫艺术作品。
山东省《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发展规划》的出台,标志着聊城正式迎来国家级区域战略“中原经济区”、省会城市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区域发展战略的叠加机遇。“一圈一带”发展规划绘制了目标宏伟、振奋人心的发展蓝图。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聚焦我省“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大型采访活动将于10月27日至11月1日举行。即日起,大众网推出“‘一圈一带’看山东”系列评论,解析“一圈一带”战略规划实施,解读区域战略发展带来的民生福祉。
“‘一圈一带’看山东”系列敢当时评之五十五
“快”与“慢”的协奏曲
——聊城发展脉络折射城市梦想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郝凯
山东省《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发展规划》的出台,标志着聊城正式迎来国家级区域战略“中原经济区”、省会城市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区域发展战略的叠加机遇。“一圈一带”发展规划绘制了目标宏伟、振奋人心的发展蓝图。
聊城发展演绎速度与激情的背后,或许隐含着某些深层变化的迹象。
发展“快”跑:一种理念的根本确立
“快城”是一座城市特有的惊奇与魔力。去年4月份,聊城吹响了“东融西借、跨越赶超,建设冀鲁豫三省交界科学发展先行区”的前进号角。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聊城打出了环环相扣的跨越发展“组合拳”。
随后聊城市启动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建设,将经济开发区和高新区分设,加上东昌府区,在中心城区形成了四个新区的格局,与原有的七个县构成了11个县(市区)竞相发展态势,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交通现代化建设搭建了全新平台。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承接济南都市圈辐射,将面向济南的聊城、茌平、东阿大三角地带,构建成为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聚集区、交通基础设施密集区、产业发展隆起区,给聊城大发展打开了全新空间。
去年9月份,聊城启动了全市企业二次创业行动,以“转调创”为方向,以提高企业的质量效益为中心,以加大优质高效投入为切入点,以政策支持、部门服务为保障,实现企业三年发展转型跨越、贡献翻番。
徒骇河两岸34公里的滨河大道实现了完线通车,至此,聊城城区贯通南北的“血脉”全部打通。而此时,济聊城际铁路的轮廓也逐渐清晰。这一全长93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的城际铁路,不仅将使聊城与济南的时空距离从此前的1个半小时左右缩短至半小时,还可能成为郑济高铁的一部分,届时,聊城将成为冀鲁豫三省交界处重要的交通枢纽,借力发达的铁路网,向东可接入山东半岛发达城市群,向南直抵中原经济区的核心郑州,向北畅通于京津冀经济区。
“快”,已是聊城最直观的标签:快速的经济发展、快捷高效的交通、快节奏的生活。发展,唯“快”不破,也成为战略叠加机遇中聊城争先进位的不二“秘籍”。
生活“慢”行:一座城市的另类选择
然而,当一个个可喜的变化接踵而至,当经济发展上的“快”变得习以为常,聊城却开始将居民生活调整到了“慢频率”。与此相适应,以营造心灵诗意栖居地为要义的“慢生活”逐渐进入这座有着古老历史城市的视野,“宜居”、“宜业”、“宜游”为标志的高品质生活成为其新一轮城市发展中最鲜明的关键词。
慢生活并不是把发展速度降下来,而是提倡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摒弃城市中为了追求效率和速度而采取的种种铺张浪费、高污染高能耗、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尽管从目前看,“慢生活”的概念刚刚开始兴起,但聊城的各种尝试却已经开始,其最终指向,是在这次战略叠加机遇中率先以“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生活城市融入“一区一圈一带”。
聊城的决策者们深刻地意识到,快速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城市建设更注重完善城市功能。旨在增进民生福祉的“慢生活”无疑契合了这一发展新路径,在加快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市将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注重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全年的95%以上……
2015年,聊城城区将完成包括运河五期、凤凰湖、周公河、二干渠为重点的水域治理项目,实现湖河相通,构筑起水上交通游览线,进一步凸显“江北水城”特色。古城内将整合各类资源,全面体现水城的历史文化韵味。我市将在古城中布局聊城老文化、老符号,回味老聊城,在东大街安排聊城老业态、老字号,体验老运河的历史文化特色,打造一座生活着的城市。与此同时,普惠民众的城市功能建筑也接连到来,市民文化中心进入收尾阶段,预计明年将投入使用。
快发展,慢生活。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为幸福生活城市的构建创造了极其重要的基础条件;城乡财富分享均衡化、地区发展协调化为居民幸福生活提供了保障;区域高速发展的交通,尤其是交通便利的“半小时交通圈”成型,为幸福生活城市建设创造了“同城效应”;住房问题的改善,使城市买不起房子的居民幸福感也得到逐步提升。
“慢城”是一座城市另类的选择,它的精髓不是慢,而是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之城、文化特色之城、生态环境优美之城和富民之城。”
幸福“合”力:一个梦想的共同追求
城市发展,究竟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对这一问号的评判,最重要的是老百姓生活质量的提升度,是城乡居民幸福指数的感受度,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度。2000年前,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如今,聊城要在争先进位中率先崛起,同样也把目标锁定在让更多的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
快速发展做大的“财政蛋糕”同样大块切向民生,使得发展成果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提供均等优质、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让城乡居民普遍得好处、持续受实惠,是公众对现代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
翻开报纸,关于聊城人福利的好消息接连不断。除了“刚性保障”,聊城百姓还享受诸多“柔性保障”。在校车安全成为关注焦点时,我市力推校车公交化。在CPI“涨”声之下,市政府今年改造提升一批农贸市场和标准化菜市场、社区平价超市,初步搭建为农民提供农产品交易的平台,实现了农户、超市、消费者的“三赢”。在城区人口迅猛增长之时,公安部门布起了“安全网”,民警进社区,一招创意足抵三千警力。在看病难依旧成为百姓心病时,卫生部门配优“医疗资源网”,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始覆盖。
让聊城老百姓钱包更鼓,居住更宽敞,保障更充分,环境更优美,生活更幸福。“民生优先”,这一承诺的背后,是城乡居民的一张张笑脸,是百姓对城市发展的真心认可和拥护。发展快跑,生活慢行,归根结底就是打造幸福的“合”力,让富民与强市齐步走,让幸福和快乐来“敲门”,这就是聊城的城市梦想。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