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擦亮“生态”这张城市名片

2014-10-31 10:05:00来源:大众网 作者:王传言
分享到:

因为对于枣庄来说,只有走生态发展的道路,才能重塑人们对其传统的形象,尤其是对于形成的思维定势。对于外界来说,提及枣庄,更多的印象是煤矿的众多以及水泥制作的兴盛。但是,随着经济的转型和发展,这样的所谓“一灰一黑”的传统经济格局理应实现变迁,而更应该让生态取代这样的传统,从而能够重塑枣庄的城市形象。有鉴于此,我们需要做好“生态”的全局考虑,期待着枣庄的生态腾飞。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聚焦我省“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大型采访活动将于10月27日至11月1日举行。即日起,大众网推出“‘一圈一带’看山东”系列评论,解析“一圈一带”战略规划实施,解读区域战略发展带来的民生福祉。

  “‘一圈一带’看山东”系列敢当时评之七十五

  枣庄:擦亮“生态”这张城市名片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王传言

  秋日里的台儿庄古城,河渠纵横四通八达,舢板舟楫悠悠穿行,游人往来如织,这是枣庄旅游业的标签,也是枣庄实现转型升级和经济文化融合发展高地的一个样板。作为一个因煤而兴的城市,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枣庄的城市转型迫在眉睫,而借着“一圈一带”的东风,这个传统的资源型城市,开始了华丽转身。10月30日,“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来到枣庄,见证枣庄围绕经济转型,寻找“新资源”,打造“新动力”,实现产业转型发展的努力成果。(10月30日 大众网)

  在“一圈一带”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每个城市都应该将自己的城市形象进行有力的展示,而这样的展示也必须有效结合当地的实际。对于枣庄来说,这样的一座传统又现代的城市需要区别于别的城市,你就是应该擦亮“生态”这张名片。因为对于枣庄来说,只有走生态发展的道路,才能重塑人们对其传统的形象,尤其是对于形成的思维定势。对于外界来说,提及枣庄,更多的印象是煤矿的众多以及水泥制作的兴盛。但是,随着经济的转型和发展,这样的所谓“一灰一黑”的传统经济格局理应实现变迁,而更应该让生态取代这样的传统,从而能够重塑枣庄的城市形象。有鉴于此,我们需要做好“生态”的全局考虑,期待着枣庄的生态腾飞。

  枣庄,其名声在外的有很多,比如说曾经的台儿庄战役,比如曾经的铁道游击队。这些都是有着特殊历史记忆的事件,而如何能够将这样的事件融合到现代发展中去,是一个有意义和价值的取向。生态,不仅是环境的更新换代,更是文化意义上的提升。既然有着深厚的历史事件传统,不妨走一条文化强市之路,那就是可以借助这样的历史事件,不断挖掘历史内涵,比如将这样的地方改造成为旅游景点,这仅仅是第一步,因为旅游带来的发展属于生态的范畴。但是,更为长远的利益在于,将这样的历史事件能够有效纳入到现代化的发展中,比如借助横店影视城的做法,在枣庄这样地大物博的地方建立一个影视基地。尽管这样的思路仅仅是一个思路,但对于生态立市来说意义非凡。

  另外,枣庄的城市格局更是有着特殊的意义所在,京杭大运河穿行而过,这对于城市来说本身就可以围绕着京杭大运河进行意义的打造。比如建设大运河沿途的环境保护工程,以保护运河为契机,带动整个城市生态文明的发展。这就是一个最好也是一个最亮的名片打造的过程,对于外界来说,要知道枣庄这样的城市,必须牢牢记住其基本特征。而如果将台儿庄、铁道游击队、大运河,这样的历史文化因素联系在一起。那么,枣庄的生态名片也就能够完美实现。而这样的过程,也无非就是通过借助整个城市本身的本来的历史文化资源的结果罢了。

  可见,“一圈一带”战略的落实,更需要每个城市都需要改变思路,找寻到符合自己城市的发展基点。对于枣庄来说,生态就是最好的名片,因为经济转型已经决定了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早晚会处于被淘汰的边缘,只有坚持生态的基本原则,将整个城市的环境整治当成头等重要的大事,从而能够让那些枣庄市的历史文化因素也能够旧貌换新颜。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魏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