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经济新版图让“内补”与“外展”同步造血

2014-11-01 10:17:00来源:大众网 作者:丁琪
分享到:

画圆成圈,汇点成带,这些看似圈圈点点、归归合合的粘连,除了“形”之角度上的物理捏合意义,其背后因联合发力而积聚起的强大,因地域贯通而交汇出的互融,则构成了“一圈”和“一带”其“神”之框架范围间的化学化合。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聚焦我省“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大型采访活动将于10月27日至11月1日举行。即日起,大众网推出“‘一圈一带’看山东”系列评论,解析“一圈一带”战略规划实施,解读区域战略发展带来的民生福祉。

  “‘一圈一带’看山东”系列敢当时评之九十一

  山东经济新版图让“内补”与“外展”同步造血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丁琪

  画圆成圈,汇点成带,这些看似圈圈点点、归归合合的粘连,除了“形”之角度上的物理捏合意义,其背后因联合发力而积聚起的强大,因地域贯通而交汇出的互融,则构成了“一圈”和“一带”其“神”之框架范围间的化学化合。如果说地域与地域之间,因为共同的发展利益而进行的物理捏合是一种“大”,那么,因捏合而激发出的个体内部裂变相互作用、相互支撑之力,便可谓之“强”。

  如今,这种既大又强的发展方式,因为“济莱协作区”、“五个同城化”、“冀鲁豫三省交界科学发展先行区”、“中原桥头堡”、“经济增长极”等发展名词而重新构建着山东经济的新版图。

  在山东的疆域版图上,之前的地域发展趋向和拓展空间,带有明显的自然地理属性。因为鲁东地区靠近沿海,借改革开放之力,借便利的水运交通优势,这些地域被冠以开放之名;因为山东西部地处中原内陆,因地缘优势方面的不足,较之鲁东沿海区域,整体发展水平给人慢半拍的感觉。以开放促发展、以发展促改革,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实践检验出的宝贵经验。在开放与改革这两种发展内驱力的良性互动中,齐鲁大地上,经济领域内,正在发生着一场超越过往而又必然的变革,既统筹着地缘优势的多种特性,更促使着不同事物间内在潜性力量与显性发展动力的互换。

  这次思维方式的超越和行为方式的跨越,以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为开篇,以2011年1月国务院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为延续,以今年8月山东省委、省政府研究通过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为呼应,搭建起涵盖全省17地市,贯通整体利益与区域利益,连接先进发达与后起潜力,囊括东西与南北,呼应优势与劣势的新时期山东发展整体框架。这些表面上的“条块分割”,实则旨在更宽领域和更广范围积极拓展联动空间的发展谋略,具有内补和外展的发展推动意义。

  近年来,经济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创新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实施海洋战略,这些国家层面、战略高度、一体化复合式的宏观发展概念,催生了全国各地依托各自优势搭建起的更广区域范围内的合作发展模式。这些以长三角经济区、中原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为代表的经济增长极、发展增长轴的框架范围内,原发和激发的内生动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在实现由点及面地外展性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统筹了周边区域政策层面的、潜在的和待盘活的资源,从而释放着更大的协同发展红利。山东置身于这些经济增长极和发展增长轴的“包围“之中,也只有先将自身“变小为大”,与周边各经济发展区域进行全面对话才更具发展底气。

  以4个经济战略区域为框架的对本省17地市的重新“规划”,就是立足长远的“变小为大”。这种旨在打破行政区域壁垒,以经济“条块”为区域的洗牌方式,除了综上所述对外展集合力的汇聚,更方便通过自身造血进行源源不断的“内补”。让社会有目共睹的是,自“一圈一带”规划实施一年来,山东在交通、通信、信息等方面持续加大投入,比如山东新获批的总里程达2385公里、投资近3300亿元的“三纵三横”快速城际铁路网建设,除了能够发挥优化城市格局的作用,类似于这种统筹全省、贯通东西、连接内外、融合周边的各领域规划和布局,更多的是立足于各大区域经济板块间的互通和互力。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