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带动合力发展 山东“一圈”经济大融合

2014-11-02 14:34:00来源:大众网 作者:
分享到:

10月27日至11月1日,由全国50余家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百余名记者以及网络大V、理论专家、评论员组成的“‘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大型采访团,在6天的时间内,走进“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所覆盖的济南、聊城、德州、滨州、淄博、莱芜、泰安,关注“一圈”在产业升级、基础建设、城乡统筹、生态共建、民生改善等方面的取得实质性突破,聚焦整个“一圈”经济板块在同城化的趋势中收获的累累硕果。

  大众网记者 尹海洋 李兆辉 樊思思

  2013年8月30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推进“一圈一带”建设动员大会,省政府印发实施了《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一圈”区域经济发展拉开序幕。纵观一年多来圈内经济格局,济南的辐射带动能力在加强,其龙头地位愈加明朗,其他6市也在行政力和自发经济联系中逐渐形成区域发展合力。

  10月27日至11月1日,由全国50余家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百余名记者以及网络大V、理论专家、评论员组成的“‘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大型采访团,在6天的时间内,走进“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所覆盖的济南、聊城、德州、滨州、淄博、莱芜、泰安,关注“一圈”在产业升级、基础建设、城乡统筹、生态共建、民生改善等方面的取得实质性突破,聚焦整个“一圈”经济板块在同城化的趋势中收获的累累硕果。

 

  27日下午,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来到中国重汽济南商用车有限公司,参观生产线上的机器人主焊环节。 

 

27日下午,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来到中国重汽济南商用车有限公司采访。在组装车间,一台台电脑控制的精密仪器如同变戏法一般将零件拼装成一辆辆整车。 

  产业升级:

  科技研发投入60亿元,探索转型升起涅磐之路

  济南东部的中国重汽章丘工业园,总装车间洁净明亮,全自动机器人焊接臂“左右开弓”忙个不停。500米长的流水线40多道工序,每5分钟就有一辆新车下线。在园区展厅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几代重型卡车一字排开,气势壮观。

  与重汽车间的机器轰鸣和电光火花不同,位于滨州高新区的山东民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安静地操作着精密仪器,在聚葡萄糖里研发高附加值的生物产品。这家民营企业已申请专利20项,3项科学技术成果已被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营这家公司的高法民说,要把产品的质量做到世界前列,为民营企业探索一条创新发展的涅磐之路。

  一路走来,“圈内”7座城市转型升级的推进步伐令随团记者、专家,名博、大V感慨不断。“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不走出去就没有发展。要走创立自主品牌、自主名牌、通过独立科研,不断开发不断创新不断壮大的自立自强之路。”这是知名博主@孤烟暮蝉对“一圈”产业升级的感悟。“经济转型发展是‘一圈’建设的重要任务。”省社科院省情研究中心副主任高晓梅说。

  2013年8月30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的号角吹响后,省直有关部门会同各城市加快了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提高产业综合实力的步伐。一年来,济南已顺利完成国家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中期评估工作;聊城有色金属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德州重点推动化工产业向精细方向发展。今年以来,“一圈”省级技术创新项目879项,实施产业化项目23个,研发总投入60亿元。“平安泰山”、“天下名泉”、“齐国故都”等一大批文化旅游目的地也迅速升级、形成品牌。

 

29日下午,“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在滨州召开新闻发布会。

  基础建设:

  “海陆空”打造交通大格局,让便利“触角”不断延伸

  42.4亿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925个村开通公交车,滨州市辐射全市的现代化大公路网络初步建成;每隔30分钟一班,日间12小时无缝发车,仅需20元的票价,济莱快客的开通让两地市民进入“城际公交”快生活;3艘巨轮,两个3万吨级散杂货码头,年设计吞吐能力2000万吨以上,滨州港海港的试航成功闪亮鲁北,正在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打造一条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市内通,城际通,全省通,作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先行和重点举措,交通建设正将便利的“触角”不断延伸,也最真切、最直观地反映着市民乃至整座城市得到的实惠。

  交通网络的延伸只是“一圈”各市积极加强基础设施共建的一个缩影。一年多来,“圈”内个各城市打破区域限制,加快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省交通厅加大公路建设投入,到7月底,济南至东营高速公路累计完成投资22.1亿元,预计2016年底建成通车;济南至乐陵高速公路,累计完成投资56.4亿元,预计今年年底前建成。在能源建设方面,“外电入鲁”进展迅速,济南、泰安等市59万千瓦风电项目纳入国家风电项目核准计划。南水北调山东段干线工程正式通水运行,淄博市续建配套工程率先实现通水运行。

 

28日下午,“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走进德州袁桥社区服务中心。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摄

 

28日,“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走进德州袁桥社区。以前的袁桥村在城镇化建设中升级成为社区,以前的村民如今也成了市民。

  城乡统筹:

  农民变市民解决就业之忧,村庄搞旅游把持传统风貌

  “我都70多岁了,种了一辈子地,哪会想到还能住上楼房!”这是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袁桥社区居民王丰缘的感慨。随着德州城市版图的扩张和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袁桥村村民于2010年告别了旧村庄,搬进了配套齐全、安静整洁的新社区。入驻开发区的诸多企业带来的充分就业岗位,解决了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农民真正变成了市民。京沪高铁的建成通车,再度拉近了小社区和大城市的距离。

  与袁桥社区不同,淄博高青县蓑衣樊村别具一番风情。这个黄河水哺育的鲁中村庄一改祖辈留下来的种田、打鱼的生息模式,通过稻田蟹、荷塘游、农家乐等独具特色项目,把乡村旅游红红火火得搞了起来,不仅让村民们丰富了头脑、鼓起了腰包,还让以前无人关心的4000亩湿地得到充分保护。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旧乡村向文明乡村升级的规划和构想在这里一步步实现。

  “确实想象不到在山东有这样一座拥有江南风情而且能够充分保护、开发环境资源的村子,有一种想让人在此安家生活的感觉。”知名博主@花千芳如此表达自己对蓑衣樊村的感受。

  “结合实际、开拓思路、把握机遇、突破发展。”独立时评人黄胜友这样总结“一圈”城乡统筹的发展思路。“一圈”建设一年来,省住建厅按照建设新农村、保护古村落、发展新社区的要求,合理布局农村新型社区,加强道路、供水、环卫、通信等设施建设,配套完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同步建设教育、医疗、文化、健身等公共服务场所。今后,山东还将在示范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并支持有条件的市县镇村优先申报国家或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好历史遗存和地方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彰显传统风貌特色。

 

31日下午,“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来到莱芜市人民医院采访。

 

31日,“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来到莱芜长途汽车站采访。随着今年1月济莱快客的正式开通,济南与莱芜之间的公路客运时间缩短至2小时30分钟,两地市民之需20元就能乘车往返,客车上更是为旅客准备了免费wifi这样的“福利”。 

  民生改善

  同城化释放民生红利 破行政区划享同等市民待遇

  “一个协作区,一个同城化,最大的受益者就是老百姓。”在谈到济莱医疗同城化的时候,莱芜市人民医院院长张志强如此评价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民生红利。

  的确,随着济莱同城化的发展,老百姓可以不出家门就能享受省城名医专家医疗服务;如果丢失身份证,可以不回原籍,就能异地办理补办手续;在济南打电话时,可以享受莱芜无漫游、无长途费的低价通话待遇;可以通过25分钟一趟的快客,轻松往返于济莱,让两地分居的生活和事业零距离地连接……

  “110多公里,25分钟一趟流水发车,票价还降了近一半,这样的政策力度,济莱不同城化才难呢。”10月31日下午,媒体行采访团中独立评论人黄胜友在莱芜长途汽车站看到乘客排队的场景时说,当前地级市间的要素和人口流动差,与行政区划太明显有很大关系,济莱敢于同城化、敢于协作,本身就是一种魄力。

  回顾协作区建立一年,济莱充分借助省会济南在教育、医疗和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通过同城化让济莱民众共享公共服务,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两市已有110多所学校建立了联盟关系,还开辟户籍同城绿色通道,济南市逐步推进居民身份证“全省通办”,并首选济莱协作区作为试点,在济南的莱芜籍群众,可就近换领、补领身份证。此外,两市医保、社保异地联网结算,济南市有7家医院列入莱芜医保定点医院,另有24家医院与莱芜市城镇医疗保险联网,实现即时结报。 

  “一圈”区域内的同城化并不仅局限在济莱之间,8市互融给老百姓释放红利的案例也不仅局限于济莱。27日,济南市发改委副主任倪志纯介绍,济南牵手淄博、泰安、莱芜、济宁等8市,共同签署了山东省会城市群旅游联盟,整合优质旅游资源抱团发展,建设无障碍旅游区,逐步推进联盟城市市民在旅游领域享受同等市民待遇等。

 

湿地公园还是一圈一带生态共建的重点项目

 

夏津九龙口湿地把净化处理后的污水用作生态用水,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生态共建

  重生态可变荒山为福地 重环保环境和收益可双赢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句话在“一圈”的采访行程中体现得尤为突出。由于政府对生态建设的重视,很多城市将臭水沟变成了景区,将满湖腥臭、野草丛生的荒地变成了开发商争抢的宝地。

  通过生态共建,德州九龙口湿地不仅让夏津县这个缺水县有了自己的“绿肺”,更让夏津城区的污水变废为宝,成为市民休闲放松的新去处,城市新的“会客厅”。在滨州秦皇河公园,这个宜居、宜游的城市综合体休闲景观区让采访团的记者仿佛置身江南水乡,很难想象,这里以前曾是一条20多米的灌溉渠;在雪野湖,过去的满湖腥臭消失了,一湾达到饮用水标准的“绿色水库”让村民在家门口“数钱”,山东高速、山东烟草等大型国企也将开发资金投向了这里。

  “每次到雪野都能感受到她在变化,别墅群、养老中心拔地而起,湖水越来越清,绿树越来越多,临走之前只想多吸上两口雪野的空气。”采访团成员李文亮再次来到莱芜雪野参观时说,他已经来过雪野多次,但每次来都能看到新亮点。大概也正是这个原因,雪野对游客和投资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别墅、酒店、养老院等不断聚集,老百姓和当地经济成为最大受益方。生态共建是一把致富的利器,如果政府能把眼光放长远,看到这一点,那么它给当地的回报是实实在在可触可见的。

  从“一圈”区域内的整体生态建设情况来看,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年来,山东省林业厅在区域内实施水系生态绿化、荒山造林、生态林场建设等重点工程,已经累计完成成片造林110万亩,修复湿地面积11余万亩。山东省环保厅强化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组织济南、淄博等市制定燃煤锅炉煤改气方案,拿出2亿元重点支持济南市治理大气污染,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基于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地区间生态补偿机制,聊城、莱芜、德州三市获得补偿资金数额居全省前列。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云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