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网络媒体山东行
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网络媒体山东行将于10月27日举行。
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网络媒体山东行将于10月27日举行。
当国歌响起,当国旗升起,满满的爱国情怀在心中激荡!
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征集一批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优秀漫画和动漫艺术作品。
稻香蟹肥、残荷韵美。今天上午,“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来到淄博市高青县蓑衣樊村。这座位于黄河河畔、祖祖辈辈种田打鱼的鲁中小村庄,如今一改数百年来的生息模式,通过发展现代农业让让村里的“大芦湖香米”远销各地、供不应求,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农家乐,也鼓起了老百姓的腰包。
淄博蓑衣樊村外出务工村民增加,留守儿童成了村里的一大难,而留守儿童之家便成了村里30多名留守儿童的乐园
10月30日上午 ,“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来淄博高青县蓑衣樊村。这座位于黄河河畔、祖祖辈辈种田打鱼的鲁中小村庄,如今一改数百年来的生息模式,通过发展现代农业让让村里的“大芦湖香米”远销各地、供不应求,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农家乐,也鼓起了老百姓的腰包。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摄
10月30日上午 ,“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来淄博高青县蓑衣樊村。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摄
10月30日上午 ,“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来淄博高青县蓑衣樊村。图为采访团记者采访蓑衣樊村党支部书记刘树海。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摄
10月30日上午 ,“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来淄博高青县蓑衣樊村“儿童之家”。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摄
10月30日上午 ,“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来淄博高青县蓑衣樊村“儿童之家”。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摄
10月30日上午 ,“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来淄博高青县蓑衣樊村,参观体验蓑衣樊村农家乐特色。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摄
10月30日上午 ,“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来淄博高青县蓑衣樊村,参观黄河湿地生态风貌。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摄
蓑衣樊村的农家乐集住宿、餐饮于一体,在这里吃的是稻田里的螃蟹,喝的是蟹田米,自种红薯、花生一应俱全,吃不了可以兜着走。
蓑衣樊村的农家乐集住宿、餐饮于一体,在这里吃的是稻田里的螃蟹,喝的是蟹田米,自种红薯、花生一应俱全,吃不了可以兜着走。
蓑衣樊村的农家乐集住宿、餐饮于一体,在这里吃的是稻田里的螃蟹,喝的是蟹田米,自种红薯、花生一应俱全,吃不了可以兜着走。
大众网淄博10月30日讯(记者 尹海洋 赫洋)稻香蟹肥、残荷韵美。今天上午,“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团来到淄博市高青县蓑衣樊村。这座位于黄河河畔、祖祖辈辈种田打鱼的鲁中小村庄,如今一改数百年来的生息模式,通过发展现代农业让让村里的“大芦湖香米”远销各地、供不应求,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农家乐,也鼓起了老百姓的腰包。
蓑衣樊村位于黄河南岸,紧邻大芦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三面环水。蓑衣樊村的村志如此记载村子的由来,说古时因村里樊性人家居多,且多善编制蓑衣,顾以蓑衣樊村为名。一提到蓑衣,人们脑海中几乎都是一叶扁舟/江南烟雨的图景。而在淄博高青蓑衣樊村这个鲁中的村落里,400多亩的稻田,望不到尽头的荷塘,灵动穿梭的小木筏,让采访团成员们见到了与江南风光别无二致的景色。
独具风格的景色为蓑衣樊村突破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011年起,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蓑衣樊村大踏步推进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建设。“我们先把本村的1500亩地进行流转,以公司的运营模式进行统一耕种和管理,集中规模经营生态水稻。”蓑衣樊村党支部书记刘树海介绍说,村里还注册了“大芦湖”水稻的商标,走起品牌经营的道路。
更让村民们大开眼界的是,去年,刘树海在水稻田里撒入了小螃蟹,养起了稻田蟹。“稻养稻田蟹首先要求不能打农药,不能撒化肥。”刘树海说,有蟹的稻田主要以蟹粪为肥,因此尽管稻米的产量变少了,但品质和口味是普通稻田没法比的。
稻田蟹的首次丰收就让老百姓尝到了甜头。“一亩地产80斤到100斤螃蟹,每斤平均30元,光这笔收入就是以往亩产的2到3倍。”刘树海说,今年,村里又将稻田蟹的规模从200亩扩大到400亩。与此同时,刘树海又动起了别的主意,那就是发展乡村旅游。
“蓑衣樊村不仅有稻田,还有4000多亩的湿地,想象一下,在这里钓螃蟹、赏荷花、划船采莲,是不是别有一番风情?“刘树海对记者说。想法一出,立即行动,从去年至今,蓑衣樊村修整荷塘、修建码头、新造木舟,同时,硬化路面、整治村貌,并鼓励村民学习技术、装修房屋,开发农家乐项目。今年10月1日,蓑衣樊村30户农家乐在鞭炮声中正式开张。
樊建民就是首批参与农家乐的村民,他家也是村里面的“五星级”农家乐。他告诉记者,仅国庆节七天,他家就收入了1.2万元。“实在是没想到,以前我家10亩地一年也就收入一万多元,现在我在家搞农家乐,我爱人在镇上企业上班,以前的土地流转出去每年都给钱,一年下来我们家的收入在6万元左右。”樊建民心里有一笔明白账。
村里的发展规划日渐明朗起来,村民的收入也越来越高。说起今后的发展,刘树海早有蓝图在心。“我们还将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到3000亩,稻田养蟹扩大到1000亩,打响‘大芦湖’大米、‘稻田蟹’品牌。建设好‘5000头小黑牛’养殖项目二期工程,完成‘2万吨有机肥生产项目’。”刘树海掰着手指头一样一样的说,同时,还利用地域优势,建设旅游特色村,培植“稻田养蟹”、“湿地观光”、“湖畔渔家乐”、“荷塘泛舟采莲”、“鱼塘休闲垂钓”等生态、民俗旅游项目,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创建蓑衣樊特色的旅游品牌。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