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网络舆情管理论坛
主题:大数据视野下的电子政务及舆情分析。
主题:大数据视野下的电子政务及舆情分析。
创造国内领先的营商环境,助推山东民营经济发展。
为每个怀揣音乐梦想的年轻人搭起的梦想桥梁。
征集一批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优秀漫画和动漫艺术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们的精神命脉,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也是我们民族的突出优势。它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既不能片面地讲厚古薄今,也不能片面地讲厚今薄古。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既是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大意义的深刻揭示,又明确提出了更好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论要求: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辩证思维。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贯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始终的一个重大课题。从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以来的170多年间,在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主题的探索与追寻过程中,无论是追求国家独立、人民解放,还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始终都绕不开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即要不要以及如何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问题。而其中的成功与挫折,又似乎与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密切相关。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辩证思维
崔新建
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们的精神命脉,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也是我们民族的突出优势。它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既不能片面地讲厚古薄今,也不能片面地讲厚今薄古。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既是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大意义的深刻揭示,又明确提出了更好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论要求: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辩证思维。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贯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始终的一个重大课题。从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以来的170多年间,在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主题的探索与追寻过程中,无论是追求国家独立、人民解放,还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始终都绕不开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即要不要以及如何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问题。而其中的成功与挫折,又似乎与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密切相关。历史的经验与教训都昭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以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为条件,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又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因此,历史发展到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不再是要不要弘扬传统文化的问题,而是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现实意义正在于此。
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和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最重要的就是坚持辩证思维。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从历史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角度认识和把握中华传统文化,达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自觉。也就是说,要结合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弄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基本走向;要结合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弄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要结合当今世界的新特点和当今时代的新要求,弄清楚中华传统文化中哪些是能跨越时空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富有永恒魅力与当代价值的东西,哪些是随着时代变迁需要加以改造和赋予新内涵或新形式的东西,哪些是已经丧失生命力需要扬弃的落后或腐朽的东西。有了对传统文化的这种认知,才算达到对传统文化的高度自觉。有了这样的文化自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不是从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极端走到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另一个极端,也不是从同传统文化完全决裂的极端走向文化复古和文化保守的另一个极端,才可能做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加以继承。只有在高度文化自觉基础上建立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才是实实在在的。
其次是站在实践需要与理论建构、精英带动与大众参与相统一的立场上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文化发展的规律而言,文化既是继承性最强的,又是最需要创新的。任何文化创新都是以对已有优秀文化的继承为前提,任何真正的文化传承和弘扬,都是在文化创新中实现的。文化的传承与文化的创新,事实上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立足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立足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立足于中国文化当代形态的构建;必须植根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植根于当代中国人的现实生活,植根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同样地,无论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还是文化的创新,固然都需要文化精英的倡导和推动,但更需要社会大众的广泛参与,需要体现在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精神追求和行为规范中,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协调与整合上。就此而言,对传统文化的最好传承与弘扬,就是让它像空气一样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让“百姓日用而不知”。
最后是用化物与育人、知识传承与价值认同相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成效,形成中国人与中华文化形影不离的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道出了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当然要整理和保存和保护传统文化资源,但最重要也是最终的目的是把这些文化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它们重新 “活起来”。所谓“活起来”,就是把传统文化资源融入当代中国人的现实生活,存在于人们的内心,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营养和生活智慧,体现为人们的精神素养,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成为人们共有的精神家园。此外,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必须从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开始,从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知识开始,但这并不是全部。更关键的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接受和继承中华文化所蕴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守和践行传统文化所倡导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规范,达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进而增强我们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这才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真正传承和全面弘扬。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中国人与中华文化互为表里、形影不离的共同体。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