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网络舆情管理论坛
主题:大数据视野下的电子政务及舆情分析。
主题:大数据视野下的电子政务及舆情分析。
创造国内领先的营商环境,助推山东民营经济发展。
为每个怀揣音乐梦想的年轻人搭起的梦想桥梁。
征集一批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优秀漫画和动漫艺术作品。
文化的根本问题在于如何守本开新。守本,就是持守并赓续中华文化传统之源,这是我们的文化命脉。开新,就是在新时代、新世界、新人类的现代语境中开中华精神之流,使其不断强健、完成现代转型,并升华为当代中国人和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第一,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的精神基因。中华民族具有独特的文化系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注重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追求,这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推动中华文明创新性发展
赵周贤
(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
文化的根本问题在于如何守本开新。守本,就是持守并赓续中华文化传统之源,这是我们的文化命脉。开新,就是在新时代、新世界、新人类的现代语境中开中华精神之流,使其不断强健、完成现代转型,并升华为当代中国人和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第一,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的精神基因。中华民族具有独特的文化系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注重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追求,这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特别是儒家所倡导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已经积淀在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中,深刻影响了中华儿女。
第二,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深层动因。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一方面在于其受到各种问题挑战时能够在化解危机中不断自省,另一方面也源于传统文化“和”的特性,使它能够不断融合和吸取世界文明的优长。改革开放30多年来,正是中华文化的这种独特性,为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创造一个又一个人类文明史上的中国奇迹提供了价值支撑。
第三,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深厚基础。习总书记在今年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演讲中说:“每一种文明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文明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支撑。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当代理论工作者有三项重要使命:
一是要科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文明创新性发展提供丰富资源。长期以来,人们对传统文化认识的不到位,不时泛起的文化虚无主义思潮,无不在侵蚀着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必须全面地、辩证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历史作用,客观看待其精华与糟粕。必须看到,古代中国曾有领跑世界千年的盛世,即使是在内忧外患、积弱积贫的近代中国,我们能屹立不倒,也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完全有理由对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充满自信。当然,在全球化这一背景下树立文化自信,绝不意味着我们要关上面向世界的大门,而是要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博大的胸怀,开拓中华文化创新发展之路。
二是要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换,为中华文明创新性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既需要我们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不动摇,也需要我们具有现代性的理论视野。现代性在冲破封建神学和宗教束缚过程中,在科学与民主、理性与主体性、人的自由与社会进步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当现代性愈益成为当代世界发展的重要时代背景时,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就更需要深入研究现代性的话语体系,不断赋予中国传统文化以新的生命力。
三是要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实现中华文明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世界文化丰富多彩,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是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习总书记指出:“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历史地看,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开放包容,才造就了汉唐盛世的文化繁荣。在当今中国,积极构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文化发展格局,已经成为我们党和政府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动的基本主张。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主要是通过政府和相关组织“送”出去的,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接受习惯和文化传统研究不够,影响力也打了折扣。中华文化要真正“走”出去,既需要政府积极推动,也需要社会组织自觉传播,还需要文化企业主动作为。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