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Ⅱ》:爱的禅意

2014-08-18 11:14:00来源:大众网 作者:司马平邦
分享到:

2010年以来,有两部电影在讲禅,《唐山大地震》最后以《心经》了结,为那24万罹难的冤魂超度,《让子弹飞》以弘一法师的《送别》起,亦以这首《送别》终,这些充满禅意的福音就有那么一种世俗的语言无法送达的能力。

  2010年以来,有两部电影在讲禅,《唐山大地震》最后以《心经》了结,为那24万罹难的冤魂超度,《让子弹飞》以弘一法师的《送别》起,亦以这首《送别》终,这些充满禅意的福音就有那么一种世俗的语言无法送达的能力。

  2009年还有一部结局让我真正流泪的电影,《风声》,泪水为周迅饰演的共产党女特工顾晓梦最后那封牺牲自己报偿家国的迟到之信,有一句“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但我还是发现,在这个年代,这样的话,对我这样的人是感动至深,而对另一部分人却可无动于衷,甚至还会引来冷嘲热讽。

  《非诚勿扰Ⅱ》的故事里,一个半辈子浑不吝中度过着的老青年秦奋(葛优饰)对一个小心翼翼经营情感的美丽“剩女”梁笑笑天上地下的追求,看似即使在当代的中国社会,也并不具备感动大众的普遍意义,他们在爱情里――不追求物欲、也不追求肉欲,甚至不舍得接吻和牵手,以至于说到这“追求”二字,以最最当下的所谓情感模式度量之,你都不知道这两样两个大男剩女到底在为什么要相爱。

  所以,一直当电影情节行进到最后,当那首“最好不相见,便可不相恋”的歌声响起时,你才会恍惚觉得,冯小刚其实是在用秦奋、梁笑笑的恋爱给观众设一个谜,而你所置身的这人世间的一切,也不过是一个谜,谜底却是“最好不相见,便可不相恋”。

  最好不相见,便可不相恋

  最好不相知,便可不相思

  最好不相伴,便可不相欠

  最好不相惜,便可不相忆

  最好不相爱,便可不相弃

  最好不相对,便可不相会

  最好不相误,便可不相负

  最好不相许,便可不相续

  最好不相依,便可不相偎

  最好不相遇,便可不相聚

  也许,在世俗的眼光看来,《非诚勿扰Ⅱ》里秦奋和梁笑笑试婚的故事,一个充满了京派喜剧的矫情与纠结过程才是它最值得期待的主干,这当然有冯小刚电影和王朔小说最常规的套路和最精彩的华章在前,《非诚勿扰》冯小刚虽然试探着让秦奋往北海道的一间教堂里倾倒了毕生的罪孽,但基于上帝先生在中国观众里的信仰基础薄弱,如此富有深意的桥段不过只博得大家一笑耳;但更显然,冯小刚在用电影探讨“爱情的最高境界”的意图上并没有就此死心。

  《非诚勿扰Ⅱ》里,有钱人李香山的女儿撇下父亲钱串子一样的生活投奔“共产主义”,其实这并非电影的杜撰,王朔告诉我,它来自他自己女儿的生活理想――这是《非诚勿扰Ⅱ》深刻而淡定的一笔,全片都在表演爱情,只这一笔,却一下子插中了中国人现实生活的最痛处,其实正是找到了秦奋、梁笑笑还有我们,那些浮躁、矫情和胆怯的爱情以及生活故事的病灶。

  只是孙红雷(饰香山)和姚晨(饰芒果)的生活故事极其“不幸”地成为电影创作者的刀下祭品――当一个朋友的躯体变成沃土,在你身边盛开出繁荣欢喜的绿萝时,你既可说,他死得如此尊严,又会不断为他如此尊严的死而伤怀。

  正所谓,生的荒唐死的高尚。

  李香山,死于脚面上的那颗黑素瘤,其实是死于奢侈和放任无度的荒唐现实,用他女儿的话说,他只是现实社会里的一只“钱串子”,电影以先批判后同情的态度呈现了这只“钱串子”从人生顶峰滑落人生谷底的全过程,但不管怎样,我都觉得让秦奋和梁笑笑从身边这位朋友用自己的死亡给出的经验中找到那么一点点爱情和生活的真相,其实是太过残忍,也太过恶毒。

  张黎曾在他那部著名的史诗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里为男主角杨立青(孙红雷饰)的精神引导者瞿恩(孙淳饰)制造了一句极为深刻极致的革命格言:“世界上的理想有两种:一种是我实现了我的理想;一种是理想通过我而得到了实现,纵然是牺牲了我的生命。”

  有意思的是,这次却是孙红雷在《非诚勿扰Ⅱ》里亲自为他的好朋友葛优来讲这个极致的理想,只是这个理想不是为了革命,而是为了爱情:

  世界上的爱情有两种:一种是我实现了我的爱情;一种是爱情通过我而得到了实现,纵然是牺牲了我的生命。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