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城谜事》一开场,那一大段甚至稍显漫长的斯坦尼康,不但考验观众耐力,更考验导演的讲故事能力,甚至也考验了ARRI ALEXA摄影机的工业品质,一群富二代搂着妞亲着嘴在雨中飚车,这其实除了作为整部电影的引子外,亦有它独立的社会意图的延展,比如,当年的杭州“七十码”事件和保定的“我爸是李刚”事件,虽然这些都与主体故事根本毫无关联,但它一下子用影像、表演和氛围抓住了观众的心。
等他们盼星星盼月亮地终于盼来大雨落尽,两个温情的孩子妈成为画面的主角,一个郝蕾,一个齐溪,电影就这样又从“七十码”和“我爸是李刚”,跳跃成了另一种故事:抓小三。
抓小三,是《浮城谜事》的核心,甚至可以说如没有这个抓小三故事的逻辑成立,即无这部电影的逻辑成立,即使是将这个核心逻辑放大改装成另一个独立的电影,我相信亦不为过。
高科技公司年轻的老板秦昊,有一贤淑能干的妻子,郝蕾,共同抚育了一美丽活泼的乖女儿,某天,他们的家庭毫无征兆地被阴影包围--与女儿同一幼儿园的另一小男孩的妈妈,齐溪,忽然向郝蕾求助,要保卫自己堪堪被小三险些害散的家庭,不想,就在她一双手指的指引下,郝蕾居然看到自己的丈夫正和一个女大学生到宾馆开房,行鱼水之欢。
虽然,家外有家的秦昊还要把妹寻欢,百分百是做丈夫的错,然而妻子郝蕾却条件反射地选择了向那个柔弱的女大学生展开报复,正是因为她的报复,才迫使女孩滚落到高速公路,被那群王八蛋富二代飞车撞飞,死掉――不,她并没有立即死去,临死前这个无辜的女孩儿还向拢聚过来的富二代们求救来着,结果又被一顿拳打脚踢,才死。
这墨黑的镜头虽然只有一瞬,仍令人触目惊心。
但令这可怜的女学生滚落的郝蕾,其实只是作为秦昊的真正小三齐溪向秦昊的那些一夜情对像以及原配郝蕾自己报复的藉手罢了,齐溪做秦昊的外室久矣,她精心设计这样一个局中之局,是一下子摧毁了郝蕾和那个女孩两个人,不过,恐怕她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最后真正将女孩推落高处的人是她自己。
这其实并不是一个高明的设局,但有意思的是,无论是局中人还是设局的人,都没有将她们报复的对像锁定在事件的元凶秦昊身上,而是向相对更软弱的另一个女人报复。当然,齐溪嫁祸于郝蕾的动机更为复杂,她有被扶正的渴望,也有专宠的意愿,电影里至少有些许片段证明她就是不为钱――当秦昊被郝蕾从家庭和企业同时扫地出门后,齐溪与秦昊之间的床上运动看似更有激情起来,或者,这些就是出于弱势人群天生的某种本能,复杂而负向的本能。
真是扯不清,理还乱。
谓之浮。
私以为,《浮城谜事》虽对社会性与人性的批判毫不容情,但仍然给男人在家庭与社会中的定义留下许多苍白,也缺少耐心对男人们的劣根性进行透彻剖析,殊为可惜。但当我正在为之可惜的时候,最令人不堪承受的一幕突然上演了,曾经目击过郝蕾殴打女孩、齐溪推落女孩全程的另一形象委琐的垃圾工向本就不富裕的齐溪讨要封口费,而本来想狠狠教训他一顿的秦昊竟临时起意乱棍打死了他。
所以,这段“谜事”,最终从K100的墨黑竟沦落为一个CMYK四色标值皆被提升到100的极黑到不能再黑的极极黑。
这段极度黑色的方式受到了欧洲同类电影的启发,比如莫妮卡·贝鲁奇主演的那部《不可辙销》,片中有一段是第二男主角艾尔伯特·杜邦迪抡起红色灭火器将另一个未名男人的头颅生生砸扁的镜头;而《浮城谜事》就这样终于绕过女人们的小自私、全社会的大隔膜以及秦昊个人适度的道貌岸然,直逼这极黑极黑的人性底色,黑得连坐在银幕前的观众都会忽然觉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