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女子义务照顾无血缘老人35个春秋

2014-03-03 11:20来源:济南时报
分享到:

从青春烂漫到鬓生华发,她坚持照顾着没有血缘关系的 孤寡老人,35个春秋从未放弃。她让老人有所依有所养,安度晚年;她用敬老爱老的身影,为儿女做榜样,在一个五世同堂的家庭传承着孝老爱亲的家风。她常 说,人生苦短,要乐观振作。她常说,要让家里和和气气,老人才能安乐。她叫房泽秋,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丝绸印染厂下岗工。1979年,年仅19岁的她将半身 不遂的孤寡老人李玉柱接到自己家,一照顾就是35年。

  ——记全国孝亲敬老之星、“济南好闺女”房泽秋 

  

  27日晚饭后,房泽秋陪着96岁半身不遂的孤寡老人李玉柱聊天,儿子于霄宁忙着给老人理发。

  

  27日晚上7点半,房泽秋打好热水为老人洗脚。

  

  房泽秋与儿子、儿媳、小孙子和老人的幸福生活。

  从青春烂漫到鬓生华发,她坚持照顾着没有血缘关系的 孤寡老人,35个春秋从未放弃。她让老人有所依有所养,安度晚年;她用敬老爱老的身影,为儿女做榜样,在一个五世同堂的家庭传承着孝老爱亲的家风。她常 说,人生苦短,要乐观振作。她常说,要让家里和和气气,老人才能安乐。她叫房泽秋,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丝绸印染厂下岗工。1979年,年仅19岁的她将半身 不遂的孤寡老人李玉柱接到自己家,一照顾就是35年。

  “19岁将老人带回家,如今我都当奶奶了”

  房泽秋称呼李玉柱为“二爷爷”,他俩都是历下区泉城路街道贡院墙根社区的居民,“二爷爷和我爷爷认识,两人关系不错,可以说我也是二爷爷看大的”。她说。

  1979年,时年61岁一直未婚的李玉柱在工作时突发脑血栓住进了医院,因为两家关系好,房泽秋从此就挑起了照顾李玉柱的担子,这一开始就停不下来了。于是,她每逢周五都去照顾老人,帮他洗衣服做饭,老人住院一年多,最初的时候身上都生虱子了。

  “医生告诉我,每到周四,老人就时时刻刻盯着病房门口等我。听到这,我才决心将老人带回家。”房泽秋说。

  因为照顾李玉柱,也给房泽秋带来一段好姻缘。“我最感谢的人是我丈夫”,当年的小伙子于海跑前跑后,“理发、刮胡子、擦身子,比我照顾得都细致,如果没有于海,我不可能坚持这么多年。”她说,35年时光荏苒,现在自己都抱孙子了。

  26日,记者在房泽秋家中见到李玉柱时,他还打着点滴,尽管身体不是很舒服,他还是高兴地跟记者招手,冲着房泽秋竖起大拇指。

  “我们家早八点到晚八点,电视从不关机”

  在房泽秋一家的精心照料下,李玉柱老人今年96岁了,可以称得上是长寿了。人到老年尤其害怕寂寞,房泽秋说,“他喜欢身边有个人,最好时时处处能看见。”。

  老人这一特殊的“嗜好”,让房泽秋感到被依赖的幸福。为了让老人能时时看到人,儿子于宵宁精心改制了阳台。石膏吊顶、玻璃门、空调侧向阳台、电视皆朝向老人阳台上的床铺。他们还特制了“躺椅”、方便老人夜间起床的辅助工具、成堆的干净柔软的靠枕。

  房泽秋每天早上6点准时起床,起床后给老人洗脸,放掉尿袋,随后穿衣服,烧水, 喂老人吃饭,再给老人冲一个鸡蛋或一包蛋白粉;7点半以后,泡上茶,或者泡上螺旋藻;中午头喝啤酒,就是让老人吃点菜,晚上要喝一瓶酸奶或壮骨粉。“这就 是我的时间表和营养表”,她说,这种习惯,几乎成了她的生物钟。

  老人床边还有一个小小的黑板,原来他听力下降,家人想说什么就给他写黑板上。房泽秋说,老人爱看电视,家里的电视就从早上8点一直开到晚上8点。她说,这么“宠”着老人,就是担心老人寂寞,看看电视能知道外面的世界在发生什么。

  “最难过的是,没能跟丈夫去旅游”

  “照顾老人30多年真没有后悔,但有遗憾。”提起这个,房泽秋多次垂泪。

  眼看着儿子成家立业,房泽秋想着能给自己放个假,和丈夫一起出去旅游。但到2012年,丈夫于海却突发疾病在工作岗位上去世了。“都说得好好的,但他先走了。”已到了2014年春天,想到这里,房泽秋依旧不能自持。

  “我们两口子一块儿放个假,想出去串个门,走个亲戚,也不能同时出门,家里老人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去厕所,根本离不开人,更别说出去旅游了。”房泽秋说,这个遗憾就像从身上隔了一块肉,伤口一直很难愈合。

  尽管心有遗憾,但照顾老人的担子从未放下。

  “昨晚伺候完他睡觉,我又去洗衣服,12点才睡的觉。不到两点老人醒了,给他喝 了点水,刚躺下,不到4点他又醒了。”说起昨晚的经历房泽秋有些无奈:“平时晚上也要经常起来,看看他有什么需求,给他盖盖被子,其实早就习惯了。不知道 怎么回事,昨晚就是不想起床,整个脑子晕乎乎的,不过最后还是硬撑着起来了,走到他身边,几乎飘过去的。”

  “我也有过抱怨,有过委屈,但是我从未后悔过,他就是我们的家里人。”房泽秋说这话时,语气无比笃定。

  “孝老爱亲是我家家风,好儿媳就是我的好报”

  “我是上初中才意识到老爷爷不是我亲老爷爷的。”于霄宁说,从出生起,李玉柱就 住在他们家里,自己父母也如同亲生孙子孙女般照顾他,而自己父亲从小教育自己最多的就是不管有什么好吃的,首先要留给老爷爷,老爷爷也总是把父母给他买的 营养品偷偷留给自己,所以很长时间以来,于霄宁从未对自己这个老爷爷“亲人”的身份表示过怀疑,一直到上了初中才知道这个“老爷爷”和自己原来没有血缘关 系。“昨天就是我和儿子去医院给他换的尿管。”说起儿子,房泽秋很是骄傲,因为儿子传承了自己的孝心。“昨天早上我们娘俩五点走到,十一点才回来,在医院 里上楼下楼全靠儿子背着。”

  为老人涂开塞露抠粪便、洗澡、剃头,与房泽秋轮班照顾李玉柱,于霄宁接过了自己父亲的接力棒。

  令房泽秋感到宽慰的,还有同样孝顺的儿媳王娜。

  27日,记者来到房泽秋家中时,王娜和老人都在阳台上打点滴。她坐在小凳子上,跟老人面对面,还不时跟老人讲电视剧剧情。她说,自己本来可以躺床上打的,担心老爷爷太无聊,就在阳台跟他一起打。

  “我特别盼着孩子能快点长大,这样我就能出去上班挣钱,减轻家里的负担。”王娜 心疼婆婆,更敬佩婆婆。“将来,我也要好好孝顺婆婆,给儿子做榜样。婆婆常说,孝老爱亲就是我们家家风。”说起懂事的儿媳妇,房泽秋很是欣慰,“都说好人 有好报,我家娶了这么一个好儿媳就是我的好报。”

  “照顾二爷爷35年,就是为了给孩子做榜样”

  房泽秋从小生活在历下老城区,大明湖畔,曲水亭旁,她感受最多的就是邻里间的和睦温馨,邻里间的守望互助。

  “那时候不管谁家做点儿好吃的,宁肯自己家少吃一口也都要分给邻居尝尝。有个灾有个难的,大家都会搭把手。”回忆起在老城区的日子,房泽秋很感慨:“当时把二爷爷接回家,也没有想太多,只是觉得都是邻居,都有感情,帮忙照顾是件很正常的事情。”

  当面对众多的荣誉和夸赞,房泽秋总是不由自主的想起自己已经去世的丈夫——— 于海。“没结婚的时候,他几乎每天都去医院照顾二爷爷,帮二爷爷剪头发,结果帮着帮着,就把整个病房里病人的头发都帮着剪了。结了婚,照顾老人的力气活也 都被他包圆了。他不光对老人好,对其他人也好。在路上碰到环卫工和收废品的他会帮着搭把手,下楼倒垃圾他会顺手把邻居的一起倒掉,过端午家里买艾蒿,他会 帮邻居门上也插上。他就是这么个人。前几年有个记者在病房里问他,二爷爷和你们没有血缘关系,他又没有房子,只有一点退休金,你们一直照顾他到底图什么。 他憋了半天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们就是为了给孩子做个榜样吧。”她总结道,“我现在想起来,这35年我一直照顾二爷爷,就是圆了这句话吧。”

  相关阅读

  房泽秋,女,1960年9月出生,济南市丝绸印染厂下岗职工。1979年,年仅 19岁的她将半身不遂的孤寡老人李玉柱接到自己家中,坚持照顾老人生活起居35年。2007年她被评为“济南市十大孝星”之首,2008年被评为“山东省 十大孝星”,2010年成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2013年当选“山东好人”和“历下好人”,2014年荣获历下区第一届首善之区“道德模范”称号。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郑红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