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电影成就伟业 慈善成为追求

2014年01月07日 14:42作者:来源:大公娱乐综合

纵观邵逸夫的世纪人生,外乎就三个关键词:传奇、慈善、电影。传奇是先生已有人生的概括;电影是先生成就的伟业;慈善已成了先生后半生的追求。他的人生比电影更传奇;他经营的慈善事业比电影本身更有意义。

\

  邵逸夫

  1月7日早上8时许,邵逸夫爵士被发现昏迷在西贡嘉澍路清水湾大厦住所内,救护车到场将昏迷的邵逸夫送院抢救,可惜抢救无效,警方正在现场调查,邵逸夫爵士享年107岁。

  (一)

  知邵逸夫的名,应该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事了,同时知道他还是镇海庄市人,就平添了一份亲切感。后来,一直想去探访一下他的旧居,一直没有成行。趁着暑期,终于圆了这样一个其实是轻而易举的梦。

  说是旧居,其实门匾上书写的是故居。但我还是郑重地称之为“旧居”合适些。因为老人的健在。旧居,位于宁波市镇海区庄市街道勤勇村的朱家桥老邵。

  探访之前,我还是了解到旧居由邵先生的侄孙邵才源打理着,一直没有对外开放。于是,我先是在勤勇村的康乐园找到了这个被邵逸夫称为“铁牛”的老人。这康乐园,当年就是由邵逸夫捐资兴建的。“铁牛”老有所为,是这里的工作人员之一。旧居没有对外开放,平常就由“铁牛”管理。他热情地接待了我,为我打开了紧闭着的一扇扇门和窗。

  旧居座西朝东,建于1936年,由其兄(上海天一影片公司老板)邵醉翁在原有祖屋上翻造,供其母亲居住。占地面积16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为砖木结构的中西合璧两层楼。

  三间楼房面净宽9.6米,深7.5米,桁梁、立柱均为福建杉木,柱柱落地,硬山顶屋面。四面砖砌斗围墙,朝东启开大门、后有边门。来到门前,抬头仰望,门上悬有著名书法家费新我题写的“邵逸夫先生故居”横匾一块。大门内小明堂一方,石板铺砌。院子里一口水井依旧。山墙两侧正中开启窗门,后围墙每间亦开窗一只。正屋三间式,中间为厅堂陈设,作会客或用膳之用。正中堂屋,几扇落地玻璃门一字排列,颇具中西合璧的风格。墙上悬挂着一幅幅名人字画,有“影业巨擘,威远增辉”;“逸士洁行中西同钦,夫子文章古今共仰”等条幅,装点得满室生辉,透露出儒雅的书卷之气。

  楼上有三间修缮一新的房间,小巧玲珑,古朴淡雅。推窗远眺,田园景色尽收眼底。室内分别陈列着邵逸夫先生返乡活动的照片,和他捐资兴学的图片。因其母信仰佛教,所以在楼上最南面一间被设为佛堂。

  旧居,在1986年落实政策时,归还邵逸夫,并由庄市街道(原镇政府)对该屋进行修缮,是镇海区区级文保单位。

  时光倒流到1987年。那年春节后的第三天,香港邵氏兄弟公司突然接到宁波寄来的一封信。中文秘书室的工作人员不敢怠慢,立即呈给邵先生,邵逸夫拆开此信,看到7张邵氏祖墓照片,他激动地说:“祖宗有灵,祖墓找到了!”便立即叫秘书草拟一份“备忘录”给宁波,准备启程到故乡探亲、祭祖、扫墓。(注:其祖坟原在庄市朱家桥王家浦,1958年迁至鄞县宝幢联合公墓。)

  邵爵士虽是荣华富贵,锦衣回乡,但他穿着一套我国传统式服装,上装是天蓝色阴丹士令纯棉上衣,对开的7粒扣,两袖上口翻出雪白内衣中式衬衣。纯棉玄纱色折迭式长袜。一双大方头黑色平跟皮鞋。这套服饰在30年代上海滩上最时髦,最流行,是派头最大的中国士绅打扮。他是经过一番精心设计的,他要表达对故乡之情,对祖国之爱。

  当邵先生一行走上楼上堂间,邵先生说:“这是我的老家,请各位就坐,请各位用茶。”他浓浓的宁波乡音,众人听了都感到很亲切,顿时会客室充满笑声,邵先生感觉自己回到童年时代了。接着,庄市镇镇长向邵先生赠送了三件礼品:一块精制的乡土。这块取自邵宅的土,像银元一样大小厚薄,正面刻着“乡土”两字。邵先生双手接过这块“乡土”,高兴地说:“这块“乡土”正合我意,我想“乡土”想了几十年,今天总算见到了,见到了。我回到香港要好好保存珍藏,留作纪念”。很多客人都围上来看这块“乡土”,记者们抡拍这个镜头。第二件礼品是一把银钥匙,它用两块银元精制加工而成。意为请邵先生常来故乡。第三件礼品是一本影册,拍摄的有邵氏祖屋、邵氏祖墓、邵氏祖庙、邵家村外景以及庄市街道与中兴母校等照片。邵先生的侄孙邵铁牛,把邵氏祖上遗留下来的文房四宝,双手呈送邵先生。邵铁牛说这些物品在解放初期,由我父亲把它收藏家里。邵先生都一一收下了。那天是1987年4月17日,侄孙邵铁牛至今还历历在目。在旧居的墙上,依然挂着一幅当时侄孙敬献的匾额,上书“敬祝叔爷莅临”。

  在旧居的客厅正中,还悬挂着侄孙“铁牛”在叔祖父百年寿诞时敬拜的条幅——“东海白鹤千秋寿,南岭青松万载春”,在一旁同时有“铁牛”在叔祖父大人九十寿诞时手书的大大的“寿“字。可见侄孙与叔爷的感情至深。邵逸夫又于1989年、1991年、1993年、1994年陆续来过旧居,1995年以后去祖坟扫墓,也总不忘来旧居小坐。每回来旧居,“铁牛”总是全程陪同,一种亲情油然而生。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