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治秀

2014-02-13 10:51来源:
分享到: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正处在一个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城镇化进程之中。但是,目前来看,在这一进程中,城镇建设都遇到过一个相当普遍、也是反复被大家提及的问题,那就是“千篇一律”。众多大中小城市,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缺乏文化特质、缺失地域特色。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保护与传承好一个地方、一座城市最具特色也是最具魅力的传统文化,没有留住城市文化的“根”。我们当前的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也已经走到了这样一个“十字路口”,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以乡土建筑为例,看到海草房,你就知道一定是在胶东半岛;看到土楼,一定会想到福建;看到窑洞,那一定是在陕北。而这些随着历史传承下来、承载着地方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一旦被破坏,就无法弥补,这个地方也就永久地失去了这种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失去了这种宝贵的文化资源财富。所以,“乡村记忆工程”首先的一个显而易见的效果,就是保住地方历史传承下来的文化命脉。其次,通过“乡村记忆工程”的实施,将为地方发展旅游业等相关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支撑资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风景多有共通之处,但地方文化一定是独一无二的。近年来“古城游”、“文化游”的不断升温就凸显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最终,我们希望通过“乡村记忆工程”,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不断提升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引导和规范当地居民在和谐和经过适当改善的条件下从事传统生产生活与文化传承,“记住乡愁”、“留住乡情”;显著改善当地人文、人居环境,做到文化遗产与人们生活、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切实提高我省城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和质量。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赵洪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