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山东考察
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汇聚全面深化改革的正能量。
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汇聚全面深化改革的正能量。
省政府领导同志与网友面对面,谈民生、论发展、话改革。
中国的“保尔·柯察金”,用极限人生书写人生极限。
城市发展走到今天,到了彻底反思和走出这种误区的时候了。
如何正确处理保护与合理利用之间的关系,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一直以来需要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重要命题,也是事关文化遗产保护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根本性问题。首先,加强保护是合理利用的前提。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一旦受到破坏就不复存在,利用也就无从谈起。现在有些地方以牺牲文化遗产资源为代价换取短期经济利益,这种做法是极其短视和错误的,从长远看,得不偿失。“乡村记忆工程”所要保护的,就是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财富,可以说是一种广义上的“文物”。其次,合理利用是保护的目的。文化遗产保护是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根本目的还是“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使保护成果惠及民众。服务群众的途径,就是合理利用。以大运河保护申遗为例,我们在做好运河本体大规模修缮保护的同时,通过对运河周边的环境、道路进行了彻底治理和美化,合理搬迁安置了部分村民,使运河沿线民居环境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曾经脏、乱、差的河道治理后已经成为当地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通过遗址公园、博物馆展陈、运河小道、展示平台、提升旅游景区等各种方式手段,有效提升和展示了大运河遗产的历史、科学、文化价值,使大运河在景观、文化等方面对沿线区域的巨大带动作用得以显现。初步统计,通过大运河保护申遗直接和间接受益的民众已经超过500万人。实施“乡村记忆工程”也是出于这样的初衷和目的,通过保护传承地方传统文化,加强合理利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并最终惠及广大民众。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赵洪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