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儒学讲堂,滋养乡风文明的沃土

2014-08-29 08:29:00来源:西安网 作者:李兆清
分享到:

一年前,泗水县在尼山圣源书院开设了儒学讲堂,讲授儒学经典,吸引了大批村民。泗水县开设乡村儒学讲堂、讲授儒学经典,农民们又能重温孔孟学说中的语句,在重温的过程中逐渐接受孔孟的仁义礼智信思想。

  乡村儒学讲堂,滋养乡风文明的沃土

  文/李兆清

  一年前,泗水县在尼山圣源书院开设了儒学讲堂,讲授儒学经典,吸引了大批村民。一年后,书院的学者们又走进各村,每月开设两次儒学课,形成了固定的讲课制度。目前,“乡村儒学讲堂”已开办了49期,听课群众有15000余人次,并逐步形成了覆盖圣水峪镇60个行政村的学习网络。乡村儒学讲堂还开始在其他市县试点运行,浓厚的文化和学习氛围渐渐取代了过去的歪风陋习。(6月23日《光明日报》)

  山东是孔孟之乡,而孔子、孟子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儒家的代表人物。如今,各地都在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城市汇集了很多资源、相对而言较容易开展,农村地区相关条件稍显滞后,推进新农村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则需要善于挖掘具有本地特色的地方资源。泗水县借力孔孟的文化资源开设乡村儒学讲堂,讲授儒学经典,让广大农民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农民们的文化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增强,农民们的精神面貌也有所改观。

  孔子、孟子,他们的学说传承两千多年而不衰。儒家思想以“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为主,每一个字都有其深刻的内涵。《论语》中的片言只语,每一段都有其深刻的思想,孟子的学说也是如此。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尽管从小到大会有戏曲教会他们一些基本的为人处世道理,但儒家经典对他们来说还是熟悉而又陌生。熟悉的是,自己毕竟生活在孔孟之乡,对孔孟的学说多少有所了解。陌生的是,若是对孔孟学说进行精准解析,则没有那么容易,自己了解得不够深刻。泗水县开设乡村儒学讲堂、讲授儒学经典,农民们又能重温孔孟学说中的语句,在重温的过程中逐渐接受孔孟的仁义礼智信思想。

  开设儒学讲堂,传承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先祖给我们留下了璀璨的精神文化遗产,我们的一生顶多一百年,我们应该如饥似渴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毕竟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每一位华夏子孙都不应该数典忘祖,都应该肩负起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的责任。传统文化并非简单的故纸堆,它之所以能够传承到今天,正是因为其穿越时空的思想价值历久而弥新,经历了岁月的积淀、时光的洗礼,儒家思想等传统文化闪烁着耀眼的精神光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今天,我们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十分注重乡风文明,因为这涉及到农民的精神世界、精神面貌、精气神。而要推进乡风文明,我们完全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精髓、古为今用。

  如今,乡村儒学讲堂已在其他县市试点,愿各地都能结合本地情况开设相应讲堂,让传统文化精髓滋养出乡风文明的沃土,让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呈现欣欣向荣的面貌。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网友评论